你看的没错。
这份工作名为医药代表。
一
在一些电视剧里或小说里,女医药代表的日常是陪男大夫喝酒、上床,男医药代表的日常是陪喝酒、嫖娼,开宝马奔驰,掏出一叠现金砸在医生的桌面。
行外人对于这个行业的从业者的眼光通常是混杂着暧昧、鄙视而又羡慕其高薪。
而行内人自我调侃则是另外一个段子:候诊室外,爸爸指着一个被保安驱赶的医药代表说,不好好学习,你长大了就这样。医药代表内心MMP,老子当年念书是学霸。
医院门口贴着“医药代表谢绝入内”的提示,保安见到疑似医药代表一顿穷追猛打。
前两年,有医院出台奖励:奖励保安抓进院推销的医药代表,每抓到一次医药代表与医生有效接触,奖励保安元。
这样一个如过街老鼠一般的活儿,真的是一个职业么?
是,即使近年来,随着行业环境的变化,医药代表多有转型、被裁撤,从业人员依然超过万。
年《中国职业分类大典》中,职业代码是”2-06-07-07”,类别归属为专业技术人员-经济和金融专业人员-商务专业人员-医药代表。
年一份关于医药代表的调查显示:从业者男性占65%以上,60%以上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北京、山东、上海、河南、浙江、江苏等地区人数最多(医院也多)。
这是一份正当职业,但已经被异化了。
二
周末,医药圈里有个热帖:《内部员工实名举报诺华制药涉嫌在中国洗钱临床带金销售》,一个叫张函的医药代表实名举报自家公司医药代表给医生处方回扣,为了抵扣报账又用开假会方式获取发票。
朋友圈有人评价:“这玩意儿不用查就知道肯定是真的。”
众说纷纭
这其实真不是洗钱。
如果事情是真的话,那么多半是医药代表为了将返点给医生的钱能有合理名头入账,以应对合规检查。
其实,近年来,在多项医改政策、招标、政府整顿医药行业不正之风、营改增等一系列的举措下,其实医药行业的风气已经大有好转学术推广成为共识,很多大型企业也建立了内部管理流程,以督促员工行为符合商业规范。
现在北京的很多医药代表的日常是:趁着医生门诊前、手术前,简短聊一聊了解医生的临床使用情况,使用问题等,或者趁着医生午餐组织个科室会,传递最新的治疗方案、临床进展等,根据药品治疗领域不同一天可能会跑十几个科室,会送医生一些处方笔、台历之类小礼物。其实,工作比想象的更加枯燥。
当然,带金销售并没有完全消失。
三
去年11月份,广东省刑事拘留了50多名医药代表。
近日,该案已经宣判。
查明的情况是,医药医院的信息系统,获取“统方”,然后还将自己不需要的其他“统方”信息卖给了其他同行。
黑客被抓了,这些买家也被抓了。
统方是什么?医药代表为啥要买这个?
所谓“统方”,医院医生临床用药信息的统计。
医药销售代表收集每个医生的处方信息,不仅是了解医生开处方时最喜欢用什么药,竞品销售情况进行精准营销,还有根据统方进行返点结算。
其实,“拉统方”这件事本身的社会危害很小,但后续主要是为了权钱交易服务,与统方有关的案件,往往是以行贿、受贿罪结案。
笔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查询,9年至今,与统方有关的刑事案件共条,案由多与行贿、受贿有关。
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定:严禁医疗卫生人员利用任何途径和方式为商业目的统计医师个人及临床科室有关药品、医用耗材的用量信息,或为医药营销人员统计提供便利。
而给医生的返点,从十几年前开始就成为整个医药行业的明规则,现在有减少,但从没有真正的停下来过。
四
说起来,医药代表这个职业是个舶来品,早期真是风光无限。
一般认为,首个引入医药代表的西安杨森
这家改革开放后中国最早成立的合资企业,引入了大量新药。
很多药从来没有在国内投入临床,医生迫切需要了解这些药品的适应症、药理药效、不良反应等。年,西安杨森开始招聘医药代表职位,希望能够搭建药企与医生的桥梁。
招聘条件十分苛刻:具临床经验的医生或者药学专业从业人员,必须能无障碍阅读医学文献,还能和一线医生进行专业沟通。条件异常优厚,在普通的医生月薪只有几百元的年代,西安杨森的医药代表薪酬起步就是几千元。
医药代表给医生们带来了最新的治疗理念,医院提升了医疗质量,医院的欢迎。
很多当时的医药代表后来成为国内大制药企业的高管、创始人,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西安杨森也一度被称为医药行业的的黄埔军校。
后来,它又是怎样从高级金领沦落为灰色职业呢?
小孩儿没娘,说来话长啊。
五
来看一组数据:
年,我国医药工业生产总值是亿元人民币,0年是亿元,年超过1.2万亿元,到了年,我国的医药工业生产总值已经超过3万亿。
这个速度,远远超过GDP增速也超过国内工业生产总值的增速。
年,我国药品生产企业已达家,我国药品批发企业已达家,可以生产多种原料药、多种化学药制剂和多种中成药。
看起来不多?
如果每一种药品不止一家企业生产呢?
国家食药监局公布的信息显示:葡萄糖、维生素C、诺氟沙星、利福平等34个品种,药品批准文号数量在个以上。很多品种的生产企业高达上百个。
相同活性成分、相同给药途径,理论上(注意!是理论上),疗效也是一样的。
凭什么用你家的呢?
放在别的行业怎么做呢?
打折、促销、返点、价格战……
于是,做药的人也这么干了。
六
我们知道,药品分方药和非处方药。
非处方药就是电视上天天打广告的那些,消费者可以自己随便到药房买到。都是使用多年的老药,证实安全才转为非处方药的,这类药利润不高,靠走量。
而真正的大头是处方药。
医院的销售金额占到整个药品销售的7成以上。
所以,医院,才是重点。
如果你的药品在某个重大疾病的治疗上独一无二,没有可替代
OK,你不用维护,也会用。
但是,通常即使是专利药也并非不可替代。
进医院的也往往并非只有你一家,
医院,还需要看医生有没有处方你家的药品。
怎么办呢?
给钱吧,最直接有效。
开一盒给多少返点。
这就是带金销售。
光返点还不成,还要把私人关系打好,普通一点给医生赠送各种礼物、低端一点的帮医生接送孩子给车加油、财大气粗的请出国游玩等等。
名为客情,本质是行贿。
七
虚增会议规模和虚报会议这一套,十年前,GSK就这么玩儿了。
9年,GSK在其中国区总裁马克锐的“销售为王”的策略下,GSK的销售代表以回扣、讲课费等多种手段影响医生处方、销售药品。行贿链条,上至工商、物价、人社等职能部门,医院、医生。
年,GSK(葛兰素史克)20多名中国公司人员被刑拘,其中包括四名高管。年9月19日,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处以罚金人民币30亿元,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对于制药行业开出的最大罚单。
马克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驱逐出境。
年12月,原国家卫计委印发《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俗称“九不准”)。包括:不准将医疗卫生人员个人收入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挂钩;不准开单提成;不准违规收费;不准违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不准参与推销活动和违规发布医疗广告;不准为商业目的统方;不准违规私自采购使用医药产品;不准收受回扣;不准收受患者“红包”等,并展开为期三年的整风运动。
一场规模空前、席卷全行业的整风运动展开,而医院奖励保安抓医药代表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八
有医药代表说,这个行业的特征使从业人员陷入了一种极度的自卑和自傲之中。
坊间流传的一些名为《医药代表防抓攻略》、《医药代表规避风险》等文章告诫医药代表:要做好记账,但千万不能带账本到处跑;包里不要放现金;遇到警察盘查应当怎样应对等。
感觉更像地下工作者。
自年GSK事件之后,医药代表这个行业就陷入了窘境。
黄金时代早已远去。
制药企业该卖的药还得卖,该上的量还得上。
后来,GSK公开道歉,并改变医药代表薪酬体系,不再与销售目标挂钩。
后来,以36家在华制药巨头组成的外资协会RDPAC也在国内大力推行医药代表资格考试,规范医药代表行为,倡导行业自律。
政府更是鼓励学术推广,并设立种种防火墙,以隔离医药贿赂。
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关于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实施药品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相关政策(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医药代表的“三个禁止”:禁止医药代表承担药品销售任务,禁止医药代表私下与医生接触,禁止医疗机构任何人向医药代表、药品生产经营等企业人员提供医生个人开具的药品处方数量。
还要求,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须将医药代表名单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指定的网站备案,向社会公开。医药代表负责药品学术推广,向医务人员介绍药品知识,听取临床使用的意见建议。医药代表的学术推广活动应公开进行,在医疗机构指定部门备案。
对于医药代表误导医生使用药品或隐匿药品不良反应的,应严肃查处;以医药代表名义进行药品经营活动的,按非法经营药品查处。
然后,不少跨国制药企业亦启动“互联网+”战略,开设了专门的在线网站。医生可通过点击网页了解有关的药品信息,或者获取免费样品。这种互联网的交流,不仅操作便捷,更避免了医生与医药代表见面的可能,从而降低了医药商业贿赂风险。
九
诺华医药代表的事情仍在发酵。
4月2日,诺华公司官方公号发布声明:公司建立了严格的内部管理流程和执行规范,完善的商业合规和文化建设体系,旨在将诺华价值观和合规文化在企业内部强化。公司相关部门正针对此事进行调查。
后续如何,且待看。
或许,新部委组建后,一场整顿风暴正在由这个蝴蝶引发,也未可知。
时至今日,放大到全国,不同企业、不同区域之间的医药销售从业人员之间的差距可能依然比东西部经济之间的差距还大。
有学医的、学药学的硕士、博士,也有高中毕业的,有的会向医生做专业信息传递,也有只会喝酒送钱的。
考核方面,有企业以和专家的沟通、科学上的建树、研究以及相关出版物等作为考核指标,但还有更多的企业依然以药品销量为核心,绞尽脑汁的开发卖点,求快速上量。
然而,就像政府遏制高房价一样,价格一旦起来想要回去,要走的路还很长。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