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医药信息 >> 症状表现 >> 正文 >> 正文

当中药成分从经验变成科技

来源:医药信息 时间:2023/5/2

题图|视觉中国

无论你是否相信传统医学,有些自古传下来的中药名方,在对付一些确切的病症上有着肉眼可见的功效。

比如专治“中暑”的藿香正气水,比如跌打损伤的“克星”云南白药。

若是追溯到人类社会早期,全球各洲都有用草药治病的历史。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人类只能充分利用自然社会已有的资源解决问题。

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现代医学逐渐发展出一套科学体系。中国传统医学讲求经验,“君臣佐使”“阴阳调和”,不同中医的方子自然呈现差异性和多样化,而现代医学讲求循证,要求“千人一面”“临床验证”,自然推崇标准化、可验证的结果。

现代社会,中药正面临挑战,如何以现代化、科学化的方法证明自己的价值?要经过怎样的“翻译”,才能让其他国家和地区“读懂”中医药的魅力?

一场百年高校与百年药企的探索

正值北大医学办学周年,云南白药创制周年,北京大学医学部与云南白药携手共同举办了“医药创新和科技前沿论坛”。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医院院长乔杰,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云南白药国际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院长詹启敏,中国科学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学特聘医院院长季维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创伤医学中心主任姜保国等数十位医学领域专家出席论坛,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乔杰院士表示:“当前,我国在诊断治疗方面,90%的临床诊疗指南来自国外,90%的高端医疗设备来自国外。在创新药物方面,90%的原创药物来自国外,90%的药物标准也来自国外。”

由于成分复杂、理论体系完全不同等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药无法做与西药上市等同的临床试验,而是根据长期流传的“经验方”制备使用。年,国内被批准上市的创新药中,化学药/生物制药和中药数量比为9:2。

如果能够在某些方面吸纳现代医学的方式,创立一套适用于中药的、科学可信的研究体系,那么是否可以看做创造了话语权?

用乔杰院士的话来说,“医药产业发展正赶上最好的机遇,同时也面临最大的挑战,要求我们要把握机遇,要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

詹启敏院士认为,当下生物技术的国际趋势呈现出新的特征,如跨界融合、数据与智能驱动等,前者是指学科间专业界限逐渐模糊、交叉研究屡现突破,后者则代表着大数据与超算等在医药研发领域发挥作用。

这种跨界融合的研究合作,进一步为中药现代化提供了想象力。

云南白药的中药材资源中,有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叫做三七。

“过去,我们知道三七这种药材可以活血化瘀,但一种药材由上千种成分构成,具体是哪些关键成分在发挥作用?哪些成分并不必要,甚至可能带来毒副作用?其背后的作用机理尚未破解。

因此,我们会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将三七药材里的成分分离出来,以便更清晰地研究它的功能、结构和机理,扩大用途。中国传统药物要走向国际化发展道路,必须走向标准化、科学化。”詹启敏院士补充道。

中药的科学化、现代化与智能制造

中药现代化,并非只有药企和高校在努力。

几个月前,云南白药研发的一款国家中药1类新药“全三七片”,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展临床试验,成为为数不多可能走向上市的中药创新药。

这也是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创新下的结果。国内监管部门提出了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三结合”的审评政策体系,来解决中药上市循证的问题。

直白地说,就是中药审批,不能完全按照西药体系,只看临床试验,还要结合中医药理论和过去的实际使用经验。

年,中国共有12款中药新药获批上市,创下近年新高。这便是在中医临床经验方基础上研制的中药创新药,通过开展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多中心临床研究取得的现代循证证据。

而在中药从前期研究、审批注册到加工生产的这一链条上,能够实现现代化重塑的环节还有很多。

在生产加工环节,同一种药材在不同的水土、气候、日照以及加工、炮制工艺下生产出来,质量和药效都会不同。如何保证每一瓶药的质量、功效都是安全、均一的?

数字化技术可以在其中发挥作用。

还是以药材三七为例。仅在云南文山,三七的种植面积就达50万亩,每年有上万吨三七被加工成药,发往全国。云南白药在文山打造了一个全产业链的数字化三七平台,从种植端开始,良种选育、科研种植、生产(前处理—提取—制剂等)、第三方检测、现代仓储、精确配送……各个环节都实现了可视化、数字化管理。

这样做的直接效果是,消费者购买的药材能够进行全流程追溯,追溯到购买的渠道,追溯到生产线,追溯到具体生产的合作伙伴,甚至追溯到每一块地里面的每一株植物。

而在前期研究环节,云南白药还与华为合作,引入了人工智能辅助制药技术,这是一个中药企业尚未深入涉足的领域。

在全球,研发一款新药所需付出的成本越来越高。英国《自然》(Nature)杂志近年的一组最新数据显示,新药的研发成本大约是26亿美元,成功率不足1/10,刷新了曾经“双十定律”(十亿美金、十年时间)的形容。

AI技术的加入,或许能改变这种“豪赌”。

北京大学-云南白药国际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云南白药集团首席科学家张宁介绍,通过计算机大数据模拟新药研发从靶点筛选、分子设计、试验验证等环节,可以大大节省时间,提高成功率。

云南白药的数字化新征程

无论是对传统中药材产业链进行管理和改造,还是从基础研究、临床转化、科技应用等方面发力,重新挖掘、提取和开发中药资源的价值,都是中药产业数字化的具体体现。

今年4月,云南白药召开年主题年会暨发展战略与品牌规划沟通会,围绕“1+4+1”,即中药+口腔、皮肤、骨伤、女性关怀+数字化的战略目标,云南白药优化了产业和研发体系,已完成在北京、上海、香港、海南以及韩国的布局,成为白药聚集全球资源、服务中国市场的重要战略支撑,并且正在开展基础研究、商业开发、产品创新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业务。

数字化转型之下,年,云南白药研发费用同比增长82.99%,研发人数增长了33.25%,研发费用将主要投入新增特医食品研发注册,及生物医学护肤品的研究开发等项目。

今年是云南白药创制周年。

年前,一款名为“百宝丹”的跌打损伤药被云南当地名医曲焕章创制,后来,这款药改名为“云南白药”,并与片仔癀被列为全国唯二的“国家绝密级”配方,保密期限永久。

中国的百年企业,为数甚少。或许是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的时代节奏,让传统企业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曾经,从一款喷雾剂,到创可贴和“国民级”牙膏、再到洗发水、面膜等,云南白药逐步搭建起口腔护理、皮肤科学、个护产品、食养健康等各个品类的产品矩阵,共包涵36个品类个品种,单品销售上亿的产品有11个,这是一场“健康医学与生活方式的融合升级”。

今天,从“经验医学”到科学研究,不仅是云南白药的数字化转型之旅,更是中药走向现代化的征程,中药需要融合现代化发展的新思路,让中国传统医学跃入世界的海洋,翻起自己的浪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