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医药信息 >> 症状表现 >> 正文 >> 正文

越秀海珠荔湾天河重磅发布中国广

来源:医药信息 时间:2023/5/2

广州未来将怎么干?

越秀、海珠、荔湾、天河

“十四五”规划有哪些亮点?

一起来睇睇~

/

/

《越秀区“十四五”规划纲要》突出体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对照广州市赋予越秀区“老城市新活力创新发展示范区”这一总定位,《纲要》提出打造“湾区创新枢纽、都会产业高地、美好生活样板”3个分定位,并对应提出了“十四五”时期7个“新”的具体目标。

“老城市新活力创新发展示范区”

打造湾区创新枢纽、都会产业高地、美好生活样板

“十四五”,越秀区将紧紧围绕“广州赋予越秀区‘老城市新活力创新发展示范区’”总目标,努力在消费、产业、空间三个方面实现新活力。

(可滚动查看)

7个“新”的具体目标

(可滚动查看)

①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期间,经济密度保持全省第一,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70%左右。

②动能转换实现新突破,创新策源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全面增强,到年,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30件,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创新应用示范区。

③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推动数字政府、信用监管、国资国企改革等重点领域取得更高成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营商环境继续领跑全省。

④城市功能得到新提升,重点片区和城中村全面改造取得阶段性进展,高质量发展承载空间进一步扩容。

⑤文化底蕴焕发新魅力,全面建成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平方米。

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到年,人均期望寿命达84.88岁,年均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

⑦治理能力跃上新台阶,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和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高效能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

“一轴三带六组团”产业空间布局图▼

/

/

《广州市海珠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规划部分主要分为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实施保障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总体要求

“一定位、双引擎、三平台、四目标”

“一定位”指逐步建成有活力有魅力有竞争力的数字生态城“双引擎”指做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城市更新“双引擎”“三平台”指“一区一谷一圈”(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四目标”指打造数字经济示范区、产城融合引领区、城央生态宜居区、文商旅融合样板区。

12项重点任务和举措

(可滚动查看)

全力建设“一区一谷一圈”,打造数字生态城。结合广州市“一核引领”“两极带动”“三港辐射”“多点支撑”产业功能布局、海珠区产业规划和城区功能提升等需求,构建“一区一谷一圈”发展布局。释放科技创新活力,构建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发挥海珠区内中山大学、琶洲实验室、大院大所等科研资源以及人才集聚优势,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不断提升提升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水平。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建设海珠现代化经济体系。锚定数字经济示范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高端服务、会展文旅、智能建筑、都市型工业等支柱产业,前瞻布局类脑智能、区块链、纳米科技等未来产业,建设具有海珠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深挖内需潜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畅通国内大循环、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以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契机,加快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全力推动“减环节、减时间、减成本、优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处处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推动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推进“双区”建设、“双城”联动,致力高质量协同发展。牢牢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以更高定位推动“双区建设、双城联动”,不断增强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引擎功能,力争在制度衔接、产业和科创合作、社会民生融合等方面实现新突破。着力品质提升,推动综合城区功能新突破。把全周期理念贯穿城区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全面推进城市更新3年计划、5年方案、10年规划目标任务,优化生产生活生态发展方式,坚持产城联动发展模式,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城区典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海珠样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挥广州南肺海珠湿地的优势,高标准建设海珠碧道,推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新优势。讲好海珠故事,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充分发扬海珠人文底蕴深厚、文化元素集聚的优势,凸显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生态文化、创新文化等文化内涵,强化六张独具特色和魅力的名片影响力(“文旅名片”广州塔、“商贸名片”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生态名片”海珠湿地、“创新名片”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教育名片”中山大学、“艺术名片”十香园),提高城区文化软实力。推进治理现代化,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法制员作用,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让更多社会主体和市场主体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公平享受治理成果。坚持共享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人口结构和就业质量,大力推动健康海珠建设,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强区建设,促进体育事业发展,完善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多层次住房保障工作,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更有成色、幸福感更可持续。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充满安全感城区。把安全发展贯穿城区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聚焦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建设韧性城区、强化本质安全,建设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全力建设“一区一谷一圈”

打造数字生态城

在东部建设“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定位为广州“数字+会展+总部”融合创新的产业新高地。在中部建设“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面积约36.8平方公里),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枢纽、创新创业集聚高地和生态休闲特色空间。在西部建设“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面积约16平方公里),定位为广州历史文化传承地和品质消费体验地。

琶洲试验区

/

/

《荔湾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荔湾将在“十四五”期间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产创联动示范区、城市治理创新区、岭南文化核心区、产城融合先行区,以“四区”建设全面提升区域竞争力。

“十四五”时期,荔湾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年均增长约6%,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亿元。此外,荔湾将持续完善白鹅潭商务区规划,优化“1+11”功能组团结构,不断提升“一带两区”战略能级。

八项重点任务

(可滚动查看)

一是统筹“一带两区”,打造现代国际的广州西翼中央商务区。全面强化白鹅潭商务区战略引领,抓紧推进重点区域和功能组团建设与衔接,高标准建设广州西翼CBD(中央商务区)、千年商都RBD(休闲商务区)、岭南生活CLD(中央生活区),以“生态、效率、文化、智慧、安全”五大主题构建白鹅潭未来之城。建设白鹅潭产业金融服务创新区、聚龙湾全周期管理示范区和文化创意时尚中心。

二是强化大建设,打造布局合理生态优美的产城融合先行区。加快打造开放通达的广州西部交通枢纽,加快芳村至白云机场城际项目建设,争取广州南站至广州站联络线、广佛江珠城际在荔湾设站。加密广佛两地对接通道,完成广佛出口放射线二期、东沙隧道建设,力促广佛大桥系统工程、玉兰路—港口路过江通道等湾区互通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超前谋划地铁25号线、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等线路站点,推动地铁线网与佛山地铁5号线、6号线、11号线等线路对接。逐步建成沿江11公里的白鹅潭大道。全面推进63个老旧小区微改造、20个旧村改造和18个旧厂改造。推动城中村全域改造,城市更新建设项目总投资超.9亿元,“十四五”期间投资超.8亿元。以广州市建设低碳试点城市为契机,不断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发展光伏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探索区域综合能源在区内试点和落地。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三是抓好大招商,打造动力强劲活力充沛的产创联动示范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大招商”为重要抓手,着力发展总部经济、现代商贸、医药健康、特色制造等四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文旅创意、现代金融、数字经济、建筑及设计等四新产业,以产业带动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打造新价值中心。招商引资五年累计签约项目数达到个。

四是推动融合发展,打造富有人文魅力的岭南文化核心区。以绣花功夫和工匠精神传承弘扬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激活千年商都发祥地的资源禀赋和商贸氛围,围绕茶、花、玉石、餐饮、中医药等搭建荔湾特色传统文化交流合作平台。

五是全面深化改革,打造充满时代朝气的城市治理创新区。对标国际国内最优,选取重点区域、重点事项谋划改革创新,以点带面,加快形成示范效应,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助推荔湾区再创营商环境新优势。以建设综合城市功能示范区为引领,深入实施“文化记忆、产业焕新、城市客厅、科创提速、党建引领”五在工程,擦亮“民情议事会”“如意平安骑队”“十铺商圈联防”等基层治理品牌,将荔湾打造为全周期管理示范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区。

六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更均衡更满意的幸福城区。促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开办学校%建成标准化学校。加快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异址重建,建设中医药文化专业街区。坚持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继续推动优生优育,不断提高人口质量。

七是统筹发展和安全,打造行稳致远安居乐业的平安城区。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荔湾。优化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八是服务新发展格局,打造循环畅通的湾区门户枢纽区。高效率推动“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先导区建设,打造“广佛极点”的强劲引擎。高水平建设荔湾粤港澳大湾区医药健康综合试验区,浇筑“健康湾区”的坚实基础。高品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创新中心,拉紧“人文湾区”的共同纽带。高质量实现“荔湾服务”与“珠西制造”共享共赢,全面服务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

白鹅潭大道(花地河-洲头咀隧道)工程项目

以聚龙湾启动区为试点

以国企带动旧城、旧村成片连片改造

创新城市更新的模式

规划轨道站点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实现直通白云机场、广州南站、琶洲、珠江新城、佛山金融高新区等重点功能片区。将规划珠江后航道夜游航线。结合滨水及公共空间,打造无障碍全贯通的滨江慢行带、跑步道+自行车道。将优化营商环境。深入落实企业首席服务官制度,实现企业服务全周期全覆盖,让企业感受到荔湾服务的速度、力度和温度。打造“全周期管理”产城融合先行区。协调推进生产、生活、生态布局,以~0米为半径,围绕轨道站点和公交系统,打造15分钟宜居社区生活圈。

聚龙湾片区规划图

/

/

“十四五”时期,天河将更好发挥经济龙头的辐射带动作用,牵引各项事业开创发展新局面。提出了到年,建成世界级中央活力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区的远景目标。

挖掘空间发展潜力

注重“区域协同”和“平衡发展”

(可滚动查看)

要重点打造天河中央商务区、广州国际金融城、天河智慧城、天河智谷、天河路商圈、沙河片区等平台,强化重大平台协同联动发展,构筑“两轴两带多片区”的空间发展格局。其中,依托现代服务经济发展轴和临江高端经济带,做优做强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和数字经济,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打造广州沿江产业带核心引擎,并带动产业协同互补。依托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发展轴以及中部创新带,加速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集聚,全方位支撑广州科技创新轴建设。同时,将以城市更新开拓发展空间,统筹推进16个城中村改造、30个旧厂改造和41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为科创产业、公服设施等腾出空间,加快补齐民生短板,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未来五年,预计可新增1千万平方米以上的产业面积。

增强“创新枢纽”引力

注重“生态完善”和“成果转化”

(可滚动查看)

突出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依托辖内高校、科研大院大所、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打造综合性科技创新枢纽,加快8家国家重点实验室、4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策源地;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优工程和中小微科技企业成长计划,建立“宜居宜业宜创”全链条人才服务机制。建设更优的科技孵化育成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应用示范。到年末,全区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将达4%,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0家。

增强“经济引擎”动力

注重“结构调整”和“质效兼优”

(可滚动查看)

年,全区GDP将达亿元,年均增长6%左右,既考虑为省、市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也更加聚焦高质量发展,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留有余地。“十四五”时期,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引擎作用,大力发展金融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业、高端专业服务业和现代都市工业等五大主导产业,打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两大产业集群。实施世界和中国强培育行动,支持创新型总部企业发展壮大,力争形成若干家营收超千亿元、30家以上营收超百亿元的龙头企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齐头并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天河区金融业规模占全市近二分之一,要挖掘数字金融、金融科技、特色金融等新兴金融的发展潜力,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力争到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22%。现代商贸业方面,作为消费大区,倾力打造天河路商圈、珠江新城商圈、天河东部商圈建设,全力支撑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聚焦提质升级,加大平台型电商、供应链企业的引育力度,着力引进培育10家以上新零售标杆企业,抢占数字贸易发展制高点。高端专业服务业将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形成工程技术服务、人力资源、咨询与调查等若干个营收超亿,广告、法律服务等若干个营收超百亿元的细分产业集群。另外,天河还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能级跃升。目前天河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占全市三分之一,“十四五”时期将稳固和重塑产业优势,聚焦行业应用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游戏电竞等领域,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到年末将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20%,软件业务收入突破0亿元。“十四五”时期,中央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省、市提出要打造实体经济产业链。因此天河基于区情和资源禀赋,也提出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工业,不断增强经济发展韧性,通过改造工业园、“工业上楼”等方式拓展空间,聚焦智能设备、卫星及应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等领域,大力引进培育研发型、结算型工业总部。力争到年末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9%左右,其中工业占比达7%左右。

天河路商圈

增强“改革窗口”活力

注重“国际化”和“数字化”

以优化营商环境牵引改革重点突破,深化营商环境、“村改居”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着力推动与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商事制裁规则相衔接,积极推动组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务与数字经济仲裁中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持续谋划实施一批引领型改革举措,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水平,推进数字社会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增强“幸福标杆”魅力

聚焦“高品质”和“绿色发展”

“十四五”时期,抢抓高铁入城机遇,高标准改造广州东站,打造广州国际金融城站等5个城际铁路枢纽,打造“九纵十一横”主干路网,构筑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在营造绿色生态方面,整合提升“火龙凤”森林公园等生态资源,加快推进马鞍山公园建设,依托碧道建设打造高品质生态休闲走廊,形成“一环、一带、五廊、多园”通山达水的蓝绿空间网络,并通过精细管理不断提升环境品质。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扩大医疗、教育、养老等优质资源供给上下更大功夫,在兜牢困难群众民生底线上花更大力气,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出更多实招,全力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在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加快天河外国语学校智慧城校区、清华附中湾区学校(二期)等项目建设,“一校一策”实施校园功能微改造,多措并举缓解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压力,“十四五”期间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将超20个。在建设健康城区方面,着力提升城区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高水平规划建设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等5医院,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升级。

其他各区的“十四五”规划

请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