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国家商务部发布《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报告对目前行业发展特点和后期发展趋势做了详细的说明和分析,以下是年药品行业发展概况内容。
年药品行业发展概况
一、行业规模
年,全国药品流通市场销售规模稳中有升。统计显示,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6.0%,增速同比放缓2.5个百分点.
截至年底,全国共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64.39万家。其中,批发企业1.39万家,零售连锁企业家、下辖门店36万家,零售单体药店26.33万家.
全国药品流通直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6.7%,增速同比放缓2.6个百分点,约占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的86.0%;利润总额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5.3%,增速同比加快0.9个百分点;平均毛利率7.8%,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平均费用率6.8%,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平均利润率1.6%,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净利润率1.5%,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二、行业效益
年,全国药品流通直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6.7%,增速同比放缓2.6个百分点,约占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的86.0%;利润总额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5.3%,增速同比加快0.9个百分点;平均毛利率7.8%,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平均费用率6.8%,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平均利润率1.6%,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净利润率1.5%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三、销售品类与渠道
按销售品类分类,西药类销售居主导地位,销售额占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的69.2%,其次中成药类占14.9%、中药材类占2.3%,以上三类占比合计为86.4%;医疗器材类占8.4%,化学试剂类占0.8%,玻璃仪器类占比不足0.1%,其他类占4.4%.
按销售渠道分类,年对生产企业销售额亿元,占销售总额的0.6%,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对批发企业销售额亿元,占销售总额的27.6%,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对终端销售额亿元,占销售总额的71.6%,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直接出口销售额45亿元,占销售总额的0.2%,与上年基本持平.
四、销售区域分布
年,全国六大区域销售额占全国销售总额的比重分别为:华东36.4%,中南27.2%,华北14.9%,西南13.4%,东北4.2%,西北3.9%。其中,华东、中南、华北三大区域销售额占全国销售总额的78.5%,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
长江经济带地区销售总额占全国销售总额的比重为49.9%,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三大经济区销售额占全国销售总额的比重分别为:京津冀经济区12.5%,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长江三角洲经济区26.7%,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珠江三角洲经济区10.6%,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
年销售额居前10位的省(区、市)依次为:广东、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山东、河南、安徽、四川、湖北。同年相比,除江苏、上海位序略有升降,其他各省位序保持稳定;上述省市销售额占全国销售总额的65.4%,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
五、所有制结构
在全国药品流通直报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药品流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占直报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的61.9%,实现利润亿元,占直报企业利润总额的63.2%。股份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占直报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的33.7%,实现利润亿元,占直报企业利润总额的31.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直报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的2.0%,实现利润直报企业利润总额的4.3%。私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直报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的1.3%,实现利润占直报企业利润总额的0.7%.
六、医药物流配送
据不完全统计,年全国医药物流直报企业(家)配送货值(无税销售额)亿元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物流企业配送货值占73.8%),共拥有个物流中心,仓库面积约万平方米,其中常温库占25.2%、阴凉库占71.9%,冷库容积为万立方米;拥有专业运输车辆辆,其中冷藏车占19.2%,特殊药品专用车占1.2%。自运配送范围在省级及以下的企业数量占80.8%;配送范围覆盖全国的企业数量占4.0%。委托配送范围在各级行政区域较为均衡,承担全国、跨区域、跨省、省内、市内及乡镇范围配送的企业数占比在11-19%。在物流自动化及信息化技术方面,88.8%的企业具有仓库管理系统,82.4%的企业具有电子标签拣选系统,69.5%的企业具有射频识别设备。
七、医药电商
据不完全统计,年医药电商直报企业3销售总额为亿元(含第三方交易服务平台交易额),占同期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的8.6%其中,第三方交易服务平台交易额亿元,占医药电商销售总额的30.1%;B2B(企业对企业)业务销售额亿元,占医药电商销售总额的64.9%;B2C(企业对顾客)业务销售额亿元,占医药电商销售总额的5.0%。订单总数万笔,其中第三方交易服务平台订单数万笔,订单转化率95.8%;B2B订单数万笔,订单转化率97.4%;B2C订单数万笔,订单转化率95.0%。第三方交易服务平台网站活跃用户量48万;B2B网站活跃用户量万;B2C网站活跃用户量万,平均客单价元,平均客品数约5个。B2B日出库完成率98.0%,B2C日出库完成率97.6%。B2B电商业务费用率7.1%,B2C电商业务费用率19.3%,均高于行业平均费用率。B2B与B2C销售结构差异较为明显,B2B业务主要集中在西药类,其次是中成药;而B2C业务主要集中在西药类、医疗器材类,其次是其他类、中成药类。
八、上市企业
年,药品流通行业28家上市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的总和为亿元(其中分销业务亿元,占比77.7%;零售业务亿元,占比10.0%),同比增长8.7%,与年相比增速有所回落,增速比直报企业平均增速高2.0个百分点。以分销为主的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为11.0%,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三项费用率之和为7.5%,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平均净利率为2.4%。以零售为主的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为35.1%,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三项费用之和为27.6%,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平均净利率为5.4%。年终最后一个交易日市值总计亿元,平均市值为亿元,比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平均市值亿元高22亿元。其中,市值超过亿元的企业有10家,分别是华东医药、上海医药、国药控股、益丰药房、大参林、华润医药、中国医药、九州通、老百姓和国药股份。年,28家医药流通行业上市公司共披露53起与医药流通业务相关的投资并购活动,涉及金额62亿元。
九、社会经济贡献
年,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年度销售总额相当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3%,与上年持平。其中,药品零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相当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0.9%,与上年持平。年,全国药品流通直报企业纳税额(所得税)为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1.0%;全行业从业人数约为万人,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3.0%。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药品流通行业始终展现高度责任与担当,全力精准打通医药物资供应链。年12月,各地“四类药”和抗原检测试剂盒等短时供需矛盾突出,布洛芬、连花清瘟等部分品类出现销售激增、库存不足、价格波动。药品流通行业积极参与药品供应保障,行业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助开展市场监测和形势会商,号召坚守工作岗位、保障市场供应、维护市场秩序,加大农村供应等;批发企业克服上游货源不足、部分地区物流不畅等困难,多方筹措药物,加大配送频次;零售药店采取拆零销售、24小时营业、送药下乡等方式,千方百计满足群众购药需求,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总的来说,年药品行业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药品行业也将继续呈现出更多的发展趋势和变化。
内容数据来源:国家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