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策驱动基层医疗发展
年9月:国卫基层函〔〕号文件印发。要求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点的服务能力标准和评价体系。力争使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达到基本标准。
年3月15日:国卫办基层函〔〕号文件印发。决定在20医院建设试点,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年11月21日:国卫办基层函〔〕号文件,要求加快探索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加强基层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强化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统筹和布局优化、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2.新致助力基层医疗信息化建设
打造村医服务系统:以“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为核心,为老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一般成人等全部人群提供持续的诊疗、体检、随访记录等医疗健康服务。
打造家庭服务系统,打造居家的医疗健康服务!
村医服务系统:围绕村医职能(为乡镇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服务),建立符合国家规范的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重点人群体检及随访、医疗服务等信息服务系统,提高基层医疗信息的数据化、规范化水平。
健康档案数据架构
3.基层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据国家官方数据,-年基层医疗机构门诊服务量从41.1亿人次增加到42.5亿人次,基层医疗服务的压力也在逐年增加,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可以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可通过远程诊疗、分级诊疗等方式实现医疗资源的重新整合、优化、再分配,更好的服务于基层患者,提高居民的就医质量和健康水平。
基层医疗改革,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国家基本卫生保健,是一项民生工程,通过优化配置,使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得以提升,真正实现造福于民。
4.未来的发展方向
(1)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弥补基层医疗水平的短板,提供专业的诊疗知识库,辅助医疗。引入AI智能诊断、线上问诊、远程会诊服务等。
(2)集成医疗设备,如将血压、血糖、体温、心电图等常规检测服务集成至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让诊疗过程有客观医学数据辅助,也可实现常见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的日常筛查、监测。
(3)拓宽诊疗模式。一是推行骨干医师团队签约服务1+N模式,即镇卫生院骨干医师+公共卫生、护理人员和有能力的乡村医生组成2—3个基层医疗服务队,定期深入村组开展巡诊、宣教,健康体检、管理和咨询等,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及服务质量。
(4)增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家庭医生人员数量和资质标准,签约后可定期为辖区居民提供健康体检服务、慢性病随访服务、医疗出诊服务等。
未来随着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将形成“小病在基层,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随着人民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及医生能力信心建立,医疗与跨域主体的协同合作、资源整合推动全民健康信息化深入建设;未来除了被动的患病诊疗,基于可穿戴设备、健康数据及平台产品,患者能主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