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一期的《国医国药》杂志中,神黄CEO周晋成为封面人物,畅谈中医创新之路,介绍神黄从中医经典到人工智能的转变过程,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是无数先贤智慧和心血的结晶。为传承中医药技艺和文化,一大批有识之士为之呕心沥血,探索中医药发展的无限可能。“中医+互联网”产业新蓝海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打破中国人长期止步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门外的魔咒,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年2月,《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年)》出台;年7月1日,我国首部《中医药法》正式实施,让中医药行业有法可依……鼓励和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频出,国家对于中医药行业的支持态度也愈发明晰,支持力度不断加码。神黄中医智库CEO周晋介绍,中医具有“一人成医”的特点,不依赖于大型医疗器械,十分适合基层医疗环境,有助于国家分级诊疗的推进;中医相对较低的治疗费用,则可以有效缓解基层居民就医的经济负担。此外,中医养生理论、“治未病”的早期干预思想、以人为本的个体化诊疗模式等在防病治病中效果确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得益于这些因素,中医药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年时,就已经超过亿元,且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强劲发展,中医行业也开始探索“中医+互联网”模式。年更是呈现出爆发增长的趋势,中医创业公司增多,中医类医疗项目不断得到融资,医疗行业巨头纷纷“入网”布局。“中医+互联网”具体将给传统中医药产业带来哪些变化,尚需时间证明。但年2月出台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年)》,为未来十五年的中医药发展指引了五大方向。“中医药产业融入互联网,一是互联网技术成熟,二是互联网用户也成熟。‘中医+互联网’存在巨大的想象和作为空间。”周晋说。“从长远角度思考,‘互联网+’其实是一剂导引药,它会将各种合适的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源源不断地介绍进来,交叉结合,这时会产生真正的突破和爆发。到那时,势必从更完整的角度检验、完善、促进中医理论和中医行业!”周晋告诉《国医国药》记者。“中医+互联网”具备天然优势传统的中医药遇上现代科技“互联网+”,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二者能否顺利结合?周晋认为,中医与互联网的结合其实具有天然的优势。首先中医一般治疗的是慢性病,重沟通、轻设备。在一次线下诊疗、望闻问切之后,患者如果能把如口苦、面红、虚汗等体感描述得清楚,后续医生通过线上的沟通就能把握患者身体疾病的走向;二是中医本来就是游医的模式,适合O2O;三是本身中医的群众基础就在民间。中国目前有医院,而中医诊所有4万家,这些小诊医院里的更容易撬动。“中医+互联网”要做集成创新“中医+互联网不是简单相加,而是要做集成创新,我们要做的不是医馆,而是提供信息服务,如何把两者更好的结合经过了长期探索,我们的方向也在不断调整。”周晋介绍到。神黄科技成立之初主要面向B端(医疗机构)提供医疗信息系统服务,包括数据挖掘、诊疗决策等,服务对象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等中医里的“国家队”,医院。到了年,在市场需求以及传统B2B业务的实现路径太长的因素影响下,公司决定将业务发展至C端(客户端),随之推出了中医“线上学习”和“医患撮合”的O2O模式。创业5年来,周晋和他的团队奋力求索,为中医药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开出了自己的“药方”,即中医药“联姻”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通过互联网平台搭建中医诊疗服务闭环。“传承是中医之本,中国有大量的中医古籍和医学文献,需要挖掘、分析,这种研究,需要信息化的支撑。”周晋介绍,这是神黄创建之初就开始的工作。之后,团队开始加速布局人工智能在中医上的应用。周晋说,用人类的大脑去学习古代智慧,在有限的时间内只能达到有限的水平,人工智能则没有这样的限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结合,可以将静态的医学资料、药方、数据和动态的望闻问切所产生的感知数据记录下来,再把数据反映出来的治疗方案清晰、易懂地反映给医生或患者。“这一方面可以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能够为医生和患者决策提供指导和辅助。”神黄开发的具体承载这些功能的平台就是:“神黄中医智库”和“神黄名医馆”,两款手机APP也已登陆各大应用商店。中医人的掌上知识库名目繁多的中医典籍,各流派的宝贵学术与丰富经验,广大人民群众的秘方、验方和绝技,被誉为中医的“三宝”。只是由于这些“海量”的经验科学,分布分散,造成了检索、学习、交流的极大不便。人们期待将存世的中医知识数据化,打造中医自己的“百度百科”。创业之初,周晋也萌生了创办一个专业的中医学习平台的想法。经过前期的市场调研,他发现市场上的类似平台产品普遍存在信息残缺、专业性弱、使用不方便的问题,而且面向患者的多,面向医生这类专业人群的少。这坚定了他创办中医学习平台的信念,明确方向后,设计开发了现在的“神黄中医智库”。中医药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周晋说,传承的工作包括: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医药典籍、方剂等收集齐全、勘校仔细、建设数字化古籍图书馆,创新的方向涵盖:数据结构化、构建知识图谱和研究智慧诊疗辅助。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医药典籍浩如烟海,中医流派众多,信息获取极为不便,成本也很高,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使这一切成为可能。年3月,神黄的拳头产品“中医智库”正式上线,定位为“中医人的掌上知识库”,旨在帮助医生和爱好者学习中医知识。“信息齐全和信息的真实有效、权威可靠,是我们首先需要追寻的。为此,我们引入了国家中医古籍数字化工程、中国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名录数据库、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项目、中国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的成果数据,还到日本、东南亚各国寻觅中医古籍,到全国各地图书馆购买版权……通过日积月累,目前中医智库已收录了余种经典古籍、4万例病案、30万首方剂,涵盖了种疾病、种证候、0种症状,全面覆盖了存世中医经典。”周晋介绍说。他介绍,为了确保信息的权威可靠,所有数据均采集自古、近、现代名医名家的病案、医方和古籍;每条信息都经过专家委员会评审,且每条信息都会标明出处,让学习的中医有据可查;他们还会根据访问者反馈意见,“下架”那些不好的信息。周晋欣慰地表示,从数据层面来看,神黄中医智库已做到了行业第一。大数据助力实现中医人工智能“要实现中医人工智能,必须要有大数据的支持,这也是我们最初把业务重点放在神黄中医智库上的原因。”周晋说,“信息齐全和信息的真实有效、权威可靠,是我们首先需要追寻的。为此,我们引入了国家中医古籍数字化工程、中国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名录数据库、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项目、中国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的成果数据,还到日本、东南亚各国寻觅中医古籍,到全国各地图书馆购买版权。将中医典籍数字化,这点绝大部分公司都能做到,但能超过种古籍的公司都很少。而进一步将内容结构化,如将眩晕的病案全部检索出,目前,就只有神黄科技办得到。”达到这样的数据量级后,神黄即开始在古籍和药方的基础上加速布局人工智能。年底,“神黄中医智库”APP正式上线智慧开方和智慧自诊的功能,将人工智能真正布入其闭环服务中。智慧开方的使用对象是医生,智慧自诊则是患者。周晋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西医上得到一定的证明,诊疗时,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性别、年龄、病症,通过近似的医案做匹配,能为医生节约很大的成本。但中医又与西医有所区别,中医各门各派,没有标准化的诊疗路径。“神黄”要做的是,为每个专家都生成一个机器人,这个机器人代表了这个专家的学术思想。如何凝练这个专家的思想,就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每个机器人会经过大量的实验,与专家本人确认这已经代表了其思想后,才能独立工作。出于伦理的考虑,目前像感冒这样的简单疾病会直接推荐给病人使用,复杂的则推荐给医生,让小医生学习借鉴大医生的学术思想,这也是对名医医术的传承。——关于《国医国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