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生物医药产业链企业在资本市场的热度不可谓不高。
9月1日,百奥赛图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为基因编辑第一股,总市值达.99亿港元。作为市场中掌握着基因编辑独特技术且有营收的生物技术公司,百奥赛图的稀缺性毋庸置疑。次日,奥浦迈登陆上交所科创板。作为国内细胞培养基第一股,奥浦迈上市首日大涨近70%,当日市值破百亿。此次公开发行,奥浦迈募集资金16亿元,本次公开募集资金将用于CDMO生物药商业化生产,细胞培养研发中心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生物医药产业链公司密集登陆资本市场,赛道热度正在爆发。动脉网对两家企业的上市现象进行分析,试图探寻生物医药产业链火热背后的原因和趋势。
生物医药产业链企业密集上市,释放了什么信号?
百奥赛图、奥浦迈纷纷上市,其实是近两年医药产业链热度攀升的一个缩影。
长期以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在创新方面较为薄弱,以快速跟随和模仿创新为主,缺乏重磅创新成果。在医药研发和生产环节上,也还有许多核心产品常年处于“卡脖子”现状,不得不依赖进口,疫情的爆发导致国际货运的周期拉长,更是凸显了供应链保障问题。近几年,随着国内生物医药及相关支持产业逐渐走向创新的转折点,大批本土企业愿意主动尝试一些本土供应商,或者迫于成本压力考虑进口替代,这为我国医药产业链产品进口替代的爆发提供了机会。
一方面,新冠疫情爆发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使医药研发和生产所需产品的供货周期拉长,供应链安全问题实实在在地摆在了行业面前。疫情以后,生物医药上游原材料和耗材的进货周期由原来的三个月左右,延长到了九个月甚至一年。加上极不稳定的国际形势,药企寻求国产化替代的愿望强烈,给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链上游带来了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医保集采给国内医药产业带来深远影响,随着集采招标逐步常态化、制度化及扩大化,集采带来的成本压力正在向产业链上游传导,必然推动成本的降低,生物制药企业更有动力选择质优价廉的国产产品进一步降低生产和研发成本。
此外,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逐渐增强,新发现、新技术、新领域不断涌现,以此为背景,本土企业成本较低、沟通便捷、供应稳定的优势,也在推动国产本土供应链的发展,成为医药产业链又一利好因素。
政策、环境、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都催生着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链热度攀升,一批批医药产业链企业走向IPO。
回看此次上市的两家企业。百奥赛图成立于年,是一家临床阶段生物技术及临床前研究服务公司,更是国内领先的基因编辑服务、模式动物以及药理药效评价服务供应商。
百奥赛图耗时6年自主研发了独特的染色体工程技术SUPCE,突破基因编辑片段的大小限制,以此为基础开发出全人抗体小鼠RenMice平台,构筑了全人单抗、双抗、双抗ADC、GPCR抗体和类TCR抗体5大抗体技术平台,形成其抗体药物发现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以RenMice平台为核心的“千鼠万抗”计划使得百奥赛图能够对+潜在的全新药物靶点进行靶点验证和抗体药物发现,在五大技术平台的协同助力下,实现规模化的创新抗体分子持续产出。目前,百奥赛图以自研和合作的方式,已经推动数十款抗体新药进入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年公司全年总收入3.5亿元,相较于年增长近40%。其中抗体开发作为收入主要驱动因素自年到年增长超%。
奥浦迈作为中国领先的生物医药培养基公司,不但拥有自主研发的专利和配方,打破国外巨头在无血清培养基领域的垄断,也快速占据了国内的市场。其自研细胞培养基产品,服务于抗体药生产和疫苗生产,兼具高质量和成本优势。
在培养基工艺研发和产品优化的基础上,公司逐渐打造了细胞株构建平台、瞬时转染平台等CDMO服务技术平台,通过培养基+CDMO有机整合的商业模式,以优质培养基降低抗体药生产成本实现进口替代,以一站式CDMO平台赋能创新药开发。
可以看到,两家企业都在各自领域拥有独特的技术,并通过打造技术平台进一步加固了壁垒优势,使其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技术壁垒和平台效应是产业链投资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