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同学提问,我们这期回答一下全科医学、针灸、中医医史文献、中医信息学、中西医结合外科、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临床基础等学科的情况。
再说得大白话一些,大家关心的是这些专业的就业前景怎么样?会对未来自己的发展之路有什么影响?其实这些专业,因为命名的宽泛,也带来了不少误会。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也和相关专业的朋友聊了聊,让这篇文章具有更多现实意义和更大参考性。
一、全科医学
虽然早就知道“全科医学”就是一种家庭医学,面向更多的是基层。但是为了保证严谨,我还是去翻了《全科医学概论》一书,其中对于全科医学的定义是:全科医学(generalpractice)又称为家庭医学(familymedicine),是一个面向个体、家庭与社区,整合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医学心理学、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
通俗地说,这个专业的医学生,将来就业的方向是社区、是基层。凭我个人的看法,在未来三十年,人口日益老龄化,我们又倡导“居家养老”的理念,全科医学这个专业的前景还是不错的。除了去社区,去基层之外,医院也会设立“全科医学”科室。
如果是“全科医学”学硕,重回临床,都需要参加“规范化培训”,那如果继续做研究会如何呢?那就得看你报考的学校在此学科的科研氛围如何了。单就这个学科而言,我认为在经济发展平稳的情况下大有可为。
二、针灸
针灸专业无论是专硕还是学硕,都属于热门专业,因为其临床疗效“短平快”,青年医生易成名,一直是报考热门,这里就不花费太多笔墨。选择这个学科,选择好学校、导师就可以,不纠结。
三、中医医史文献、中医信息学
把这两个专业放在一起说的原因,是因为虽说名字不同,但有些“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地方。
先说中医医史文献,感觉这是个专门给古籍写“读后感”的学科。中医医史文献的学者大概可以分为三种门类,第一种,是做出土医学文献,用这些文献和现存文献对比,做集轶、校对等工作;第二种,是做古籍整理,古籍不仅仅是医学专著,也有其他经典著作中和中医药文化有关系的部分,梳理医学史等;第三种,和“中医信息学”这个学科类似了,更偏向数据挖掘技术,信息搜集和检索的技术。
那中医信息学,是不是只是上面中医医史文献包含的第三种呢?也不是,有些学校的中医信息学,只是名字叫这个,但是还是和中医医史文献做的工作有相同部分。
这就是为什么这个专业招收非医学类跨考的比较多,因为属于交叉学科。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有博士转专业,有回临床的,有去出版社,杂志社的,还有去医药公司、健康类企业的。
我的一位这个专业的学弟现任某出版社的编辑,因为学科属性,在B站上做中医读书学习类主题up主,粉丝量已经过万的。
四、中西医结合外科、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
这三个学科,名字有一些不同,和招收学校及学院的命名也有一些关系。这三个学科的学硕,三年的生活以做实验室为主,俗称“实验狗”。
中西医结合外科的指向性更明显,顾名思义,做的就是外科领域的科研课题。那其他两个学科到底研究的啥?这个就要看你所报考的科研院所或者导师的研究项目了。以上中医为例,比较热门的研究项目如肿瘤、肝病、免疫系统疾病等。
总而言之,报考这三类学科,要着重考察目标院所的科研实力,好的平台,也有助于自己更好在这个领域发挥作用。所以一线城市的学校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那传说中的这个学科前途迷茫是真的吗?并非如此,还是以上中医为例,我所认识的相关专业人士,有的继续深造读博、博后,成为了真正的研究学者,有的进入了医药公司,薪酬丰厚,有的“规培”后回到临床,科研临床两手都硬。
五、中医临床基础
这个专业的研究者也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进行文献研究,比如“名老中医经验”,《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的研究;另外一种,也是实验研究,和上面所说的中西医结合专业又有类似。主要还是看报考院所和导师的研究方向。
就业方向也与上面所说的几个专业类似。
我们在考量这些专业的就业前景时,还要把问题缩小,无论是文献研究和还是实验研究,都要考虑院所或者导师研究的病种是不是自己感兴趣的,病种的研究意义等。
除了对专业前景的考量,在考研报考和调剂的过程中,还应该考虑报考院校所在地是否是一线城市、是否是家乡城市、是否是本科所在城市等,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往期回顾:
考医学学硕研究生真的不如考专硕吗?调剂学硕是个好选择吗?
考研调剂必看!调剂前需要做的心身准备
规培记
你有骤变的勇气吗?
欢迎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