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位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仙林校区的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也将迎来试运行开馆之日,中国医史馆、江苏中医馆、中药馆、养生文化馆四个常设展厅同步开放。作为江苏唯一一家省级中医药博物馆、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这座博物馆有哪些“中医药宝藏”,“镇馆之宝”又是什么?带着激动与好奇,扬子晚报/紫牛新闻主播今天带大家“云打卡”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
有意思!古代的中医也会打广告
要了解中国中医药文化,先要从历史入手。在中国医史馆中,扬子晚报/紫牛新闻主播看到了医学发展史上的各种医籍文献、行医用具、储药器具、制药工具等文物,也解锁了不少文物背后有趣的知识。在中国医史馆展厅中央,挂着数十块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匾额,这些匾额其实是古代的“中医药广告”。与现代的广告语不同,古代的广告“短而精”,比如“九散膏丹”、“参茸桂燕”等,短短几个字刻在匾额上,便是当时的招牌了。除了广告,在古代,也有不少患者为感谢医生而送上匾额,这相当于如今的“锦旗”,在中国医史馆展出的匾额中,有的写着“理精素问”、“术宗岐黄”,这便是患者对于医者医术的肯定。
傅山“寒泉孤月”印章
在中国医史馆中,还有一件重量级“镇馆之宝”——傅山·“寒泉孤月”印章,这枚印章的主人是傅山,据史料记载,傅山是明末清初的医学家,他以一介布衣自居,为民众悬壶济世,医学著作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幼科》等。近距离观看这枚只有四分之一手掌大小的印章,可以发现印章表面刻满了文字,底面印文为“寒泉孤月”四字,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馆长李文林介绍,其余五面篆刻的文字,阐释了印文中篆刻的“孤”字的寓意,即“子之临产,必反首向下”,小小的印章,把医学知识与篆刻艺术融为一体,承载了跨越百年的医者仁心。
长知识!最早的“医院”出现在江苏
平江图拓片
在中国的中医药文化发展史中,江苏可谓是占据了“一席之地”。有史以来,江苏医家在不同领域所创的医事之盛、医书之富、医史之最,均在全国前列。你知道吗?最早的“医院”也出现在江苏!在江苏中医馆中,展出了一幅平江图拓片,这是我国最早的一幅城市平面地图,碑刻了宋代平江府的整体布局,也就是如今的江苏苏州市,在地图的东南角,标注了“医院”二字,这也是我国最早出现“医院”二字的实证。
除了有最早的“医院”,江苏也有着不少源远流长的医学门派,如吴门医派、孟河医派、金陵医派等,在江苏中医馆,能够看到江苏医学流派相关的医著、处方医家相关器物,比如清代孟河医派传人余听鸿监制的紫砂壶,清末龙砂医派创始人柳宝诒的处方笺,中国医史上世医之最、江南何氏的第24代传人何鸿舫的处方笺及扇面,每一件文物都展现了江苏中医文化的独特魅力。
太震撼!这里有一整面中药玻璃墙
说起植物类中药材,大家肯定都不陌生,甚至还能脱口而出一串药名。但你知道,这些中药材的“前世”是什么模样吗?本草佳木,生长于大自然中,人们采摘后再对其进行炮制,最终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各类中药材。在中药馆展厅中,有着一面植物墙,上面摆满了植物浸制标本,人参、姜黄……每一个玻璃罐里放置着中药材的“原形”,留住了它们最美的瞬间,透过玻璃,仔细看看那些舒展的嫩叶,彷佛可以看到它们在大自然中生长的模样。
中药涉猎范围之广,让人不得不为之惊奇,除了我们熟知的植物类、动物类中药材,一些矿石也是中药材!在中药馆中,还展出了各类精美的矿石,它们颜色各异、姿态万千。颜值高只是它们优点之一,在治疗疾病上,它们都有着大作用!以石膏矿为例,骨折时需要打石膏绷带,内服石膏还可以清热降火,治疗外感热病。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无论是哪一类药材,都要经过炮制后才能入药,中药炮制技术作为我国特有的技术,能够让各类药材发挥出最佳药效。
有创意!能体验“云针灸”“云打拳”
令人惊喜的是,在这座博物馆内还有着很多科普互动的内容,在中国医史馆中,除了有用作教学的针灸铜人,还有一个互动电子屏,上面展示了模拟针灸铜人,当你点对了相应的穴位,屏幕上方便会同步显示穴位名称及其功能主治,让参观的游客同步体验一次“云针灸”。
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这些中医养生操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在江苏省中医博物馆的养生文化馆中,你不仅能学到各种中医养生小技巧,还能进行互动学习呢!养生文化馆中专门设置了学习区,当扬子晚报/紫牛新闻主播跟着视频一套养生操时,智能系统还会进行评分,看看你的动作标不标准。如果觉得跟着视频学不到位也不用担心,养生文化馆还邀请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专业教师,为想要学习的游客分解动作,现场教学,让你收获满满的“养生保健干货”!
通讯员李芸烨周璐刘丹青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兰倩怡
摄像罗皞
剪辑罗皞叶亦昊
编导朱奕昕
校对王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