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作为我国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形成的智慧结晶,传统中医药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正逐步将过去“丸散膏丹、神仙难辨”的中药说清楚、弄明白,为打开中医药宝库找到了突破口。但中医药行业依然面临相关标准缺失等问题,仍需进一步优化质量控制与安全保障,完善标准体系,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壮大。“每分钟滴丸产量可达7万粒”位于天津市北辰区的天士力高速滴制连续化产线厂房内,一座超高速滴丸机上,药液经快速冷却后变为一个个小丸。新型高速滴丸机为天士力自主创新研制的现代中药“智造”设备。(受访者供图)“常规制作方法是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滴制,而超高速滴制采用最高达10倍以上的重力加速度,每分钟滴丸产量可达7万粒。”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章顺楠说,这条天士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高速滴制连续化产线,已经实现了中药材化料、滴制、脱油、包衣于一体的全流程数字化控制。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闫凯境说,近年来,天士力从药材生长源头抓起,构建了中药材质量追溯系统、智慧生产管理系统,打造“数智中药”研发新范式,实现中药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跨跃性提升。不少专家认为,中医药虽然传统,但并不落后。中医药与新一代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信息融合后,蕴含着巨大的创新动能,不仅能够更好揭示中医药的科学价值,也有利于拓展中医药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位于天津市武清区的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操作人员只需要在控制室内点击一下鼠标,便可实现从投料到炮制、提取、浓缩、干燥、制粒的生产工艺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炮制是将‘花草虫石’制成中药饮片,提取是将中药饮片转为药液等其他形式的物质,这两个环节的质量管控尤为关键。”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文元说,企业已积累了10万多份红外指纹图谱,对配方颗粒药理、生产等方面进行质量数字化管控,不断改进工艺,提升产品质量。一些中药企业还通过建立药材溯源、智能检测、售后服务等品质全链条数字化管理体系,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提供支持。在达仁堂生产的速效救心丸包装盒上,一个溯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9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