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医药信息 >> 疾病概述 >> 正文 >> 正文

5G智慧医疗建设内容

来源:医药信息 时间:2023/1/15

1.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分析

当今科技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正以更高效的操作模式改变着传统的业务流程。随着信息技术与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智慧医疗的服务模式应运而生,成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最高目标。从我国的医疗建设现状来看,已经逐渐从临床信息化转向区域医疗信息化,并向精准医疗快速前进。这一转变可以极大地促进我国的智慧医疗建设。

图3-63医疗行业发展趋势

国务院办公厅、卫健委、工信部等相关政府医院及智慧医疗的建设和投入,促进了智慧医疗的快速发展。相关部门从新技术应用、政策鼓励等多个维度推动医疗手段信息化、医疗技术智能化以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各种医疗问题,并对智慧医疗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实现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逐步实现从全科到专业化的医疗过程,真正实现电子病历互联互通。政策的落实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智慧医疗行业的发展。

表3-8医疗行业相关政策

在技术与政策的共同驱动下,医疗机构与科技企业均积极布局智慧医疗场景应用,开始形成跨空间、跨部门的医疗体系融合应用雏形。据统计,中国已有超过家智慧医疗企业,这些企业主要聚集在北京、广东、上海、江苏与浙江。以智能硬件(智能温度计、智能血压计、智能胎心仪、智能血糖仪等)、远程医疗(跨地区、跨医院远程医疗协作协同)、移动医疗(预约挂号、问诊、患者社区、医药电商、医院等)、医疗信息化(HIS、PACS、MIS、电子病历、转诊平台等)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也基本形成。突如其来的疫情也加速了智慧医疗的发展,远程会诊系统以超过21个省份,70医院上线使用。疫情期间,医院通过5G网络面向火神山、医院开展远程高清实时会诊,使超过+超重症患者得到救治。移动互联网诊疗方面我国医院数已经从年底的家增至年底,超过家,增长率破%。卫健委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量比年同期增长17倍,第三方平台互联网诊疗咨询增长20多倍。5G医疗机器人在80+医院使用,减少约5%的护工工作量。

2.5G重点场景与价值分析

5G+智慧医疗的应用主要遵从3个出发点。一是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建成核心的信息化建设,让医务人员可以更专注于救治的专业工作。二是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目的是方便患者

就医问诊。包括就诊前的在线预约、信息提醒,医院里的一体机、自助机,以及衍生出来的一些服务,这些智慧服务让患者在进行治疗时更加方便与快捷。医院管理的“智慧管理”,医院精细化管理,如HIS系统、HRP系统、物质管理系统、药品耗材检验管理系统等。现阶段已被行业普遍接受的可规模化的应用场景主要有:

(1)5G+急诊救治

5G+急诊救治的业务类型主要在院前场景中对各类患者生命体征和各类医疗设备的信息实时、连续和无时延的检测,包含心电监护仪、胎心、超声、体温计等多种医疗设备信息以及车辆定位、患者音视频、远程会诊等功能。当急救车不便到达患者救治现场时,可配置急救背包,各类便携医疗设备连接至急救背包内的5G平板终端,生命体征数据回传至平台进行解析重绘。

该场景主要涉及数据上传与实时通信需求,需要通过医疗网关设备进行数据采集汇聚并通过4/5G现网将数据回传至院内部署于5GMEC医院内网系统的5G急诊救治平台进行解析重绘;实时通信类对上下行速率有较高要求,建议上行速率高于10Mbps,下行速率高于10Mbps。心电监护仪、胎心、超声等关键医疗设备信息建议叠加5G切片进行端到端保障。因为救护车涉及在全市范围内移动,因此5G医疗网关需要支持连接现网4G和5G网络。专网组网需要考虑4G信号也能通医院内网平台;普遍采用切片的方式保障专网管道传输。网关还需要确保在60km/h的速度下业务不断链,小区切换时业务不丢包;

(2)5G+无感访问无感访问主要解决内外网协作办公场景需求。

医院医护人员需要通过手机或PAD医院内网管理系统,同时又可以访问互联网,基于目前5G网络的技术能力,该需求可以细分为如下2个toC应用场景:医院园区范围内,医护人员通过接入5G网络同时访问校园内网和互联网。二是医护人员移动至园区外区域,手机或PAD可以通过4/5G医院内网。

普通患者及家属可医院内网便民服务信息,同时又可访问互联网,该需求场景主要包含以下两点:一是患者及家属院内接入5G网络,使用就诊预约、信息查询、缴费、导航等信息便民服务。医院5G网络内网区隔/数据隔离和安全传输。

(3)5G+远程诊断

5G+远程诊断医院医院构建全景协作通路,通过对全景摄像头、特景摄像头、医疗设备数据的远程还原达到“面对面”诊断效果,包含远程超声回传、远程影像回传、远程视频等功能。

在5G+远程诊断场景中涉及数据回传与实时通信。数据回传需保证高清晰、低时延,数据回传类包括4K高清视频、GB级高清图像等,主要以上行为主,上行速率建议高于50Mbps。实时医院医院间的音视频交互,考虑有多并发需求,至少可支撑20并发数。

案例:5G+急诊救治实践应用

应急医院,作为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所在单位,承担服务灾害事故现场、应急救援一线,集开展应急医学技术学术研究、实施灾害事故应急医学救援、推动应急医学救援体系一体化建设。

通过建设5G医疗专网,构建国家应急医学救护体系。依托5G+卫星虚拟专网实现空地一体化医疗网络,覆盖全部业务,对接和急救设备。将第一现场的全部医疗数据通过5G专网、卫星通信传输至后端指挥中心,平时传输急救数据,救灾时传输救灾数据。

图3-G远程急救方案

该套系统日常可承接北京市急救任务,车辆管控功能支撑救护车及急救设备的日常运维工作,辅助调度员进行更好的业务指派,医院详细信息;通过急救过程质控模块指导急救过程,形成标准化急救病历;通过急救大数据分析功能对急救服务进行分析。

战时迅速形成高效全覆盖的应急救灾体系,通过应急救灾专网向指挥中心传输第一现场的数据,实现第一现场——医院——指挥中心的全流程数据实时共享。

应急体系搭配AR眼镜及急救背包可以极大的提升急救效率。AR眼镜会诊,解放医生双手,更加便捷地进行急救、抢救、救灾工作;急救背包装载数据对接后的便携医疗器械,所有医疗数据迅速、自动化录入急救病历。

3.5G+医疗创新融合发展分析

(1)网络融合

5G与医疗行业融合,催生出适配医疗行业应用场景的专网解决方案。其中toB医疗设备应用场景细分为院前场景,医院场景,院间场景,跨域场景。toC医疗用户应用场景细分为共享专网及独享专网。院前、医院、院间、跨域四种组网类型,其与应用场景的映射图如下:

图3-G+智慧医疗网络融合方案

·公网用户通过互联网访问部署于共享MEC的以互联网地址向外发布的服务;

·专网用户(共享)通过共享MEC和5G专网医院系统;

·专网用户(专享)通过下沉边缘MEC医院系统;

·院间协作通过下沉MEC(该DNN要允许院间所在的TAC接入)医院系统;

·跨域协作在当地边缘MEC接入通过跨域专线医院系统;医疗用户共享,专享型的组网模式,其业务组网场景图如下:

图3-66共享型和独享型医疗组网方案

共享型组网:对于普通手机(人网)的5G医疗专网方案基于中国联通5GtoC网络进行搭建,

用户的toC手机卡在UDM和PCF上进行专网签约,可以通过地市共享类UPF为医院内网访问服务,实现医院内网的访问。省会大网toCUPF(如果地市有共享类UPF,则可考虑用地市UPF)作为本方案的主锚点和互联网出口,地市布局UPF作为ULCLUPF

(兼做辅锚点)医院专网用户的数据分流。

专享型组网:对于有付费意愿建设医疗专用MEC/UPF的,医院建设专享型的5G医疗工作专网,医院机房下沉部署专享型的UPF医院内网访问服务。该方案可以实现在4G、5G网络环境和漫游时对于医疗内网以及互联网的访问。相比共享型组网专供型在以下几个方面更具备优势:

·专供型MEC/UPF可以为院区提供更低时延的业务保障,为院区专网业务提供更好的体验;

·医院提供更加灵活的分流策略、黑白名单管控策略;

·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较为灵活的定向流量资费套餐;

·避免了多个院区内网之间IP地址冲突的问题。

(2)终端融合

5G终端结合医疗行业实际业务场景需求,孵化出一体化终端,通用网关及医疗CPE等多种终端融合形态。

图3-G+智慧医疗终端

(3)系统融合

随着5G+智慧医疗应用的不断深化,也出现了医疗与周边领域融合的新业务形态。比如智慧医保、慢性病随访、高校医疗,医共体医联体相互协作等,特色应用不断丰富,有助于孵化形成一批与医疗卫生机构专长结合、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特色医疗服务应用,持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4.规模化发展策略建议

目前,5G与医疗领域融合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从整体规划来看,5G与医疗规模化发展仍面临几个问题。从应用方面来看,5G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刚起步,目前相关的研究不充足;从标准与评价体系来看,目前5G医疗在数据、传输以及终端设备、医疗器械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评价体系。对此,我们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推动5G与医疗规模化发展。

一是推广典型案例,助力“5G+医疗健康”规模化应用。毛群安介绍,目前进入到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企业从试点进入规模化推广,让具备商业闭环的典型应用案例以点带面,纵深推进“5G+医疗健康”规模化应用。

二是加快跨领域协同,共筑“5G+医疗健康”产业生态。5G与医疗健康产业的结合涉及信息通信和医疗健康行业的多个领域,其深度融合甚至还吸引了来自物流配送、汽车等行业的跨界者参与。毛群安表示,目前产业链上下游各方需要进行广泛合作。

三是加强央地联动,营造良好创新发展环境。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区情况,出台配套措施,在推动交叉学科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医疗健康创新,企业和项目投融资扶持,复合型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提供支持,推动“5G+医疗健康”应用加速落地。

四是制定行业标准。智慧医疗领域有很多新兴产业产品,至今还没有统一标准。如AI辅助诊疗,目前国内尚无完善的产品上市准则,导致行业发展受阻。亟须形成相关新兴产品的测评规范体系,为后续的产业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为产品标准化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奠定物质基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