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医药信息 >> 异常症状 >> 正文 >> 正文

徐州医科大学懂医精药强用培养新时代药学服

来源:医药信息 时间:2023/5/29

中国江苏网讯二十四载弦歌不辍,二十四载薪火绵延。24年里,一批又一批药学人才从徐州医科大学出发,为新时代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当年举步维艰,如今勇挑重担。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徐州医科大学药学院用初心和坚守给出了答案:探索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药学服务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培养“懂医精药强用”的药学服务人才。

敢想敢为创专业创新创业谋发展

上世纪90年代,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医药消费市场,传统的“以药物为中心”的药学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导致“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型人才匮乏,临床不合理用药导致的药源性疾病时有发生。

“当年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放眼全国,开设临床药学专业的医学院校极少。但我们认为,药学人才培养,既要教会学生有‘做好药’的本领,也要有培养其科学指导患者‘用好药’的能力,培养临床药学的专门人才刻不容缓。”徐州医科大学原副校长,临床药学专业创始人印晓星教授介绍。年,徐州医科大学在江苏省内率先开设临床药学专业方向,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培养医药兼备的临床药学人才。

满怀一腔深情,栉风沐雨前行。一架药学院珍藏至今的木制“分析天平”,是那段艰苦创业历程的见证。印晓星介绍,“最初办专业时,经费不足,实验仪器缺乏,听说有其他单位淘汰下来的两台‘分析天平’,我们如获至宝,赶紧拉回学校,老师试着维修组装成一台,竟还可以使用,最早的两届学生都是在这台天平上进行精密称量的基本技能训练。”

年临床药学系正式成立,印晓星教授任首任系主任;年更名为药学系;年正式更名为药学院。24年的发展,临床药学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年获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江苏省特色专业;年获批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类;年成为江苏省第一批品牌专业;年临床药学专业成为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年药学专业又成为第二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药物制剂专业成为江苏省一流专业。

专业建设上的突破带动了药学学科发展。近年来,徐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先后获得药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现有临床药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和微生物与生化药学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年,药学学科成为江苏省优势学科,临床药学和药学生物学先后成为二级学科博士点,建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趟出一条新路来多维协同铸人才

《“健康中国”规划纲要》中提出促进医药产业发展,推进安全合理用药。因此,发挥医学院校丰富的医学资源,聚焦药学服务为核心的岗位胜任力培养,是加强药学服务人才培养的关键路径,也是“新医科”形势下医学院校药学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任务。

“懂医精药强用”,短短六个字,凝聚了徐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多年来培养药学服务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懂医”即具备系统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思维,能够融入临床,成为医师互通互助互补的临床伙伴;“精药”即全面深刻地掌握药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药物研发、生产、流通、合理应用诸多环节,成为医护人员信赖的药学专家;“强用”即具备规范书写药历、开展处方审核、调配与用药交待、开展不良反应检测与治疗药物监测、提供药物信息服务与合理用药健康教育、解决复杂情况用药难题等岗位胜任力,成为患者信任的药物治疗保障和药学服务的实践者。围绕“强用”即提升药学服务能力这一主线,学院构建了“人文思政教育-专业教育融合、医学-药学融合”的双融合课程体系;以增强药学服务实践能力为导向,学院打造出“基础知识技能-临床创新实践-药学服务综合技能”螺旋式递进的三进阶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学院创建了“高校-医院-企业-地方”四维协同的育人共同体;从“教、学、做”三个层面入手,将“药学服务岗位胜任力”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最终形成具有鲜明医学院校特色的“一主线、双融合、三进阶、四协同”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体系。

一颗仁心永坚守课程思政育大爱

医者仁心,药者精诚,医药职业的神圣性赋予德育思政工作更高要求。为此,徐州医科大学药学院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把思政教育贯穿药学学科体系、课程体系、管理体系之中,形成人人育人、时时育人、事事育人的新局面。

用好国家一流课程,引领课程思政改革。学院充分挖掘各学科蕴含的思政元素,强化学科核心素养与德育契合、知识体系和价值导向融合。国家一流课程《临床药理学》以“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为案例,从保障人民用药安全、降低用药成本等药物经济学指标展开CBL教学。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以中医药历史人物事迹强化文化自信。

打造精品实践团队,服务健康江苏建设。学院以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大药精诚”实践团为样板,发挥学科特色,助力徐州马庄村打造“中药种植+加工+康养+旅游”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乡村振兴新样板。“药香倾囊”公益团队持续深耕徐州及周边四省市十余载,开展以用药安全服务为主线的社会实践活动,普及安全用药知识,辐射群众2万余人。

传承革命红色基因,把牢意识形态阵地。学院打造“徐小药”红色实践团,开展“红色精神接力讲”,通过讲好党史故事、淮海战役故事,让红色基因浸润师生心灵,筑牢家国情怀。用63年前北渡长江、白手起家的第一代徐医人,“以身试药”用生命验证“麻沸散”的王延涛教授,“扎根苏北60载、年届90仍奉献”的“中国儿科终身成就医师”姚福宝教授等徐医人先进典型故事,凝聚爱岗敬业正能量;开设“徐医故事会”“思政大讲堂”等省级思政公开课,打造“经典晨读”“院长午餐会”等育人品牌,让意识形态教育润物无声。

落实全员育人举措,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学院不断探索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邀请长江学者、省优青、江苏特聘教授作为兼职辅导员加入大思政工作队伍,推动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结合;鼓励海归高层次人才以亲身经历、真情实感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引导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锚定一流水平满怀信心再出发

恪守“敢想敢为、创业创新”的药学院精神,24载岁月流转,余名医药人才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在各自的岗位上书写药学华章。徐医药学人也因“以患者为中心”的职业素养、医药融合的知识结构、与医师交流的临床思维而受到各级医疗机构、相关企业和患者的广泛赞誉。

“我们培养的学生中,39%医院从事以合理用药为主的药学服务工作,18%进入创新型药企从事新药临床试验与安全性评价等工作。还有10%的毕业生扎根基层,在社区医疗机构、零售药店从事社区药学服务工作。”说起药学院近年来培养的学生现状,印晓星教授如数家珍。

医院中,涌现出一批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的典型:高杰、王涛、吴庆涛、医院的临床药学部负责人,深耕临床药学服务与科研,主持药物基因组学、精准用药等以药学服务为主题的国家级或省级课题,获“江苏省优秀药师”、徐州市药学会“十佳药师”等称号。

在扎根基层、服务百姓的第一线,徐医药学人冲锋在前:杨端等创办新型社区医疗服务综合性平台,年均为患者提供安全用药指导等服务30余万人次;吕佳佳坚守社会药房,坚持用药咨询服务,被评为淮安市“创业标兵”、“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罗清泉在盐城市盐东镇结合新冠疫情防治自制抗疫香包、开展疫苗科普、指导合理用药的工作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

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中,也同样不乏徐医药学人的身影:尹成雷担任地级市卫健委的负责人,在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药物监测评估等方面辛勤耕耘;李宗元担任恒瑞医药医学事务部临床运营总监、中国抗癌协会医学伦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崔奎等出国深造,成为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医院研究员。

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学院将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医药人才为己任,坚持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药学院的宏伟目标阔步迈进。(张扬黄飞赵子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