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申万宏源,陈烨远)
1.CRO行业在中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CRO是医药产业链精细化分工的必然产物。随着全球药企体量持续增长,医药行业竞争加剧、监管趋严,产业链分工趋于精细化,部分业务环节的运营效率出现下降,大型药企开始进入删繁就简的简化过程。越来越多的大药企将效率较低且风险较大的业务环节进行外包或出售,专注于盈利能力较强的核心业务环节,CRO企业应运而生。CRO企业利用其从药物发现到临床试验各阶段的专业性、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可以有效降低药企的研发成本,也能帮助药企加快推进新药的研发进度。
临床CRO是新药研发中耗时最长花费最多的环节。新药研发分不同的阶段,有早期药物发现阶段,临床前研究阶段,还有临床试验阶段。每个阶段需花费的时间和成本差异都很大,而其中临床试验阶段所花费的时间最长,耗费的成本最多。
I期临床平均耗时1.5年,II期临床平均耗时2.5年,III期临床平均耗时2.5年,注册申报平均耗时1.5年;从临床I期试验开始,到注册递交至上市,平均耗时大约6-8年,平均成本大约5.92亿美元,占每个创新药物研发总体支出的67%,这也孕育了巨大的临床CRO市场,根据FrostSullivan的报告,全球临床CRO市场从年的亿美元增长到年亿美元,预计-年复合增速在10%,到年全球临床CRO市场规模将超过亿美元;中国临床CRO市场发展较晚,但是增速很快,-年复合增速预计超过30%,不断提升在全球的市场份额,预计到年,中国临床CRO市场规模超过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超20%。
1.1庞大的毕业生人群为中国CRO公司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
工程师红利为中国CRO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CRO行业是人才密集型行业,人才尤为关键。CRO的业务开展需要大量具有化学、生物学、药学、临床医学等专业背景的人才,过去2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导致了相关人才在我国数量较多,可以为CRO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中国每年的硕博毕业生人数不断上涨,一半以上是医学及理工科专业,为整个行业的快速扩张发展奠定了基础。
A股主要上市公司员工总数不断增长。随着中国CRO行业不断快速发展,中国主要的CRO公司也在不断的扩展人数。从公司总人数来看,药明康德遥遥领先,康龙化成紧随其后,这两家属于CRO+CDMO一体化的医药外包公司。截至年12月31日,药明康德临床CRO业务中临床运营人员大约人,SMO业务大约人;康龙化成临床CRO业务(包括SMO)人员有人;泰格医药在临床CRO板块有着最大的规模,除去实验室服务的人员,临床CRO的人员超过人,有着绝对的人员规模优势,同时也说明泰格医药是一家对于临床阶段的人才有着较大吸引力的CRO公司。
1.2中国拥有较低的成本,海外向中国转移趋势加速
中国CRO市场快速增长,海外转移趋势加速。虽然中国CRO市场发展较晚,20世纪末才开始渐渐发展起来,相较于美国发展于20世纪60、70年代,相差几十年的发展时间,但是中国市场增速很快,-年保持在20%以上的复合增速,而海外地区的市场符合增速在10%左右。中国CRO占全球CRO市场的比例从年的6.1%上升到了年的10.5%,预计到年中国CRO市场将占全球CRO市场超过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全球医药产业链都受到了非常大的考验,中国是第一个从疫情中恢复的国家,从而也加速了海外订单向我国的转移。
印度和中国有所差距。市场认为,印度也和中国一样,有着低廉的人力成本和庞大的患者群体,但是我们认为印度不论是从产业环境还是人才来看,都比不上正在全面崛起的中国。
首先,产业环境方面,由于印度政府监管不力,过去几年,参加试验的印度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年,约人死于新药临床试验,其中80人死亡与临床试验有直接关系,另有人遭受了严重的不良反应。年9月30日,印度最高法院宣布暂停国家新药临床试验。
此后,印度的新药临床试验注册数量一直呈现下降趋势,直到年印度政府才发布了新药临床试验的新法规“NewDrugsandClinicalTrialsRules,”,而中国从年开始,不断的在加快审评审批时间、满足临床用药需求,在原有药品注册特殊审批通道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优先审评审批制度,先后将未在境内外上市的创新药、未在中国上市的境外原研药、列入重大专项的新药、防治艾滋病等重大疾病的新药等纳入优先审评通道以鼓励满足临床需求的创新药物研发。
年加入ICH以后,有更多的跨国药企开始在中国开展临床试验,让中国临床试验逐渐和国际接轨,随着中国质量体系的不断提升,小型临床CRO可能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只有具有一定规模的临床CRO才能赢得更大市场份额走向全球。
其次,临床CRO是人才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年,中国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ndMathematics)的毕业生约为万人,远远超过印度和美国。
1.3中国市场拥有强大的吸引力
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吸引海外药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拥有超过14亿人口的庞大人口基数,这决定了在各个疾病领域都有着相对较高的患者数量,中国占全球新增癌症病例的23%以上,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30%。此外,全球约一半的肝癌、老年癌、胃癌新发病例和超过三分之一的肺癌新发病例发生在中国,这也导致了海外药企纷纷布局中国市场,同时选择在中国进行临床试验研究。根据FrostSullivan的报告,中国是亚洲最大的临床试验中心,有超过1.7万名活跃的研究人员。
中国I期临床试验数量不断增长,促进了临床CRO行业的快速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医药行业一直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为了规范临床试验,加强监管,同时也为加入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ICH)做准备,年7月22日,CFDA发布了《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开启了中国临床试验的规范之路。“”事件以后不久,年中国正式加入了ICH,国内的临床试验逐渐和国际标准接轨,中国I期年一季度和二季度的数量来看,国内I期临床的数量在持续增加,蓬勃发展的临床试验数量为中国临床CRO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临床CRO泰格医药独领风骚
2.1深挖细分领域17年,布局完善
泰格医药成立于年,总部位于杭州,年进行股份制改革,年于深交所上市。公司专注于为新药研发提供临床试验全过程的专业服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布局,通过外延并购和内生增长,公司业务涵盖了临床运营、注册事物、数据管理和统计、实验室服务等从临床前到临床的全服务平台。
公司联合创始人、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是叶小平和曹晓春,为公司的一致行动人,截至年12月31日,两人分别持股20.31%、6.55%。董事长叶小平是牛津大学免疫学博士,曾在西安杨森、施贵宝、罗氏的医学注册部工作达10余年,曾任上海罗氏医学注册总监6年;公司总经理曹晓春是浙江大学药学硕士,有着近25年药品研发、注册和临床研究工作经验,同时还有15年的企业管理经验。两位联合创始人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管理经验,看到了中国CRO发展的机会,带领泰格医药走上了中国临床龙头的地位。其他管理层大多也是医学背景出身而且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优秀的管理团队也是泰格在管理和人才上面有着较高壁垒的体现。
打造专注于临床试验全流程服务的临床CRO。公司主要业务涵盖从临床前、临床阶段到上市后的全方位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助力客户提升临床研究效率,确保研究质量,节省时间和成本。公司业务主要分两大类,一是临床试验技术服务,主要包括国内创新药临床服务、临床国际多中心服务、医学注册、药物警戒等其他服务;二是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主要包括子公司方达控股开展的实验室服务、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服务、临床试验现场管理和招募服务(SMO)等其他服务。
2.2内生外延双轮驱动,业绩稳健增长
自从上市以来,公司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公司营业总收入从年的2.54亿元增长到年的31.92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37.2%;公司归母净利润从年的0.68亿元增长到年的17.5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50.1%。年由于受到COVID-19疫情的原因,医院及其他临床试验中心将大量医疗资源集中于救助新冠肺炎患者,导致可用于临床试验及相关及服务的医疗人员及设施资源减少,影响到了公司收入的增长。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长41.6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65%,体现出公司主营业务在逐步改善。
从业务板块来看,公司临床试验设计技术服务收入从年的4.74亿元增长到年的15.19亿元,复合增速达33.8%;临床实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收入从年的6.88亿元增长到年的16.57亿元,复合增速达24.6%;年因为疫情,两块业务都受到一定的影响,增速都有所下滑,随着疫情缓解,国内临床试验也逐渐恢复,“”事件以后,公司逐渐消化低毛利的临床试验项目,大多数为仿制药的项目,随着国家政策加强对创新药的鼓励和支持,公司创新药临床试验项目数量快速增加,临床试验技术服务的毛利率不断上升;临床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的毛利率相对比较稳定,年受到疫情的影响,毛利率暂时下滑,预计年毛利率恢复到正常水平。
外延并购推进公司快速发展。公司除了内生快速增长,近几年不断通过外延并购,加强平台化建设,为客户提供临床前到临床的全流程外包服务,不断提升公司在临床前到临床各阶段的能力。从年到年,公司对外参与了多项并购,补齐了从临床前导临床各阶段的薄弱环节,并将业务扩展到海外,参与全球竞争。
股权投资逐渐成为公司可持续业务中稳步增长的一部分。泰格医药主要服务于创新药和医疗器械企业,在与客户的深入合作中,积累了大量对于创新项目识别的经验和能力,背靠公司的平台优势和行业内部的知识积累优势,通过参与和设立多种医药产业基金和股权基金,对国内外多个创新药企业和医疗器械创业公司进行投资,近年来投资收益不断上升,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从年的1.77亿元,增长到年的22.5亿元,为公司未来投资收益奠定了可持续性。
2.3人员订单高速增长,口碑壁垒优势明显
人员稳健增长,和公司业绩相互辉映。临床前及临床CRO为轻资产,重人才的行业,根据过去几年的数据发现,员工数和公司收入有着非常强的相关性,人才是公司提供服务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根据自身业务需求,每年都在不断扩大团队员工数量,这10年员工都保持了良好的增长趋势。
新增合同订单快速增长,在手订单项目充足。临床CRO业务是订单制的,根据公司每年的新增合同订单的增速,可以对公司未来收入的增长趋势有个初步的指引。从年到年,公司新增合同订单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3%,上半年新增订单50.75亿元,同比增长.8%;公司累计待执行合同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8%,年达到72.6亿元,同比增长44.9%,上半年在手订单预计超过亿元,快速增长的新增订单和充足的在手订单,将会支撑公司业绩持续快速增长。
公司口碑优势明显。临床试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拿到临床默示许可到注册上市,一款创新药大约要经历6-8年的时间才能真正上市,所以客户的信任至关重要,公司和客户属于战略合作关系,而非短期的买卖关系,只有真正帮助客户解决临床阶段存在的问题,客户才会持续和公司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泰格是较早在临床CRO布局的国内公司,和康龙化成的临床服务、药明康德的临床CRO业务相比,泰格明显有着较高的毛利率,体现了在临床CRO这个领域,泰格相对竞争对手,拥有较高的口碑,对于客户拥有相对较强的议价能力;同时,公司客户数这几年稳定增长,随着中国政策对国内创新药的大力促进和鼓励,中国未来几年将会迎来创新药爆发;中国加入ICH以后,国外的药企在中国开展的临床试验也越来越多,泰格医药凭借着多年以来建立的良好行业口碑,确立了临床CRO的龙头地位。
3.从中国崛起,走向全球
临床试验(ClinicalTrials)是近代临床与统计推理的结合,其目的是尽可能准确地获得一个无偏倚的推断,能够准确说明试验药物用于目标患者人群的临床相关问题。临床试验是否能做的好,一个公司是否能在临床CRO行业扎根结果,主要有以下几个点:1)质量管理规范;2)经验丰富且稳定的人才团队;3)广泛的网点与全球化服务能力等。
泰格医药起家于临床试验,在临床深耕了数十年,具有行业领先的质量控制标准,在公司成立初期,就根据GCP和ICH-GCP的规范要求,建立了全面的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SOP,并严格贯彻执行。公司制定的SOP内容细致全面,涵盖了临床试验的各个环节,完全符合我国GCP和ICH-GCP标准,有效地保证了公司技术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公司的质量控制部门不仅定期更新全面的标准作业程序,还根据客户反馈及全球实践经验不断审查并提高质量管理体系。
人才方面,公司与20所大学合作启动了泰格学院,进行大量优秀人才储备。同时,公司向员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包括股权激励计划等。专业的核心人才和稳定的管理团队,使公司能更好地向客户提供稳定且高质量服务。从年开始,公司陆续推出了多次股权激励计划,涵盖了公司及全资子公司核心技术(业务)人员和在公司工作满3年的部分人员,有利于进一步绑定公司核心管理和技术人员,共同分享公司成长红利,有利于公司的长远稳定发展。
服务网点方面,公司已建立中国最广泛的临床试验中心网络之一。年涵盖了全国个服务网点;全国个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中,有多个药物临床试验机构都有合作。海外方面,公司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加快海外网点的布局,参与到全球临床市场的角逐中,在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美国、欧洲等1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海外服务网点,拥有5,多人的国际化专业团队。
年8月,泰格医药是继药明康德、康龙化成之后,第三家实现“A+H”股上市的CRO公司,境外资本平台有利于公司在海外获得融资渠道;同时,境外上市能更好的满足国际化投资人的需求,也可以为公司并购提供更多的工具的选择。在香港上市,能够进一步提升公司国际化的品牌价值,为业务上带来更好的商业机会,为走向全球铺垫了道路。
公司海外收入逐年增加,开拓海外市场是公司未来主要发展方向。上半年公司海外收入达到9.48亿元,占总营业收入46.1%,同比增长56.2%,目前海外收入主要来自数统业务和实验室业务。大临床业务还是以国内为主,国际化程度和国外公司还有一定差距,IQVIA在全球多个国家都有布局服务网点,SyneosHealth在全球布局的服务网点超过个,未来公司持续布局国外网点是公司打开增长空间的关键。
3.1临床试验技术服务持续稳定增长
临床实验技术服务是泰格医药的核心业务,主要由母公司主体、DreamCIS等子公司完成。在国内创新药浪潮和海外申报国内临床的增加等有利因素驱动下,未来对于临床CRO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中国的创新药企业开始参与到全球的创新药市场的竞争,对于海外申报、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需求也逐渐在变多,这些因素会驱动泰格大临床业务持续增长。
国内方面,有超过个创新药项目正在进行中,涵盖I-IV期多个疾病领域;同时,公司开展了20多个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MRCT),项目覆盖北美、南美、亚太和欧洲等20多个国家地区;公司在海外运行和实施地区临床试验项目超过个,主要在韩国和澳大利亚开展,公司海外订单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数逐年增加,逐渐走上国际舞台。
国际临床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不论在试验规模,还是在利润上,都要高于本土的临床试验项目,是国内临床CRO在未来长远发展的主要目标,泰格医药作为龙头公司,在进程上已经明显领先于其他同类公司。
3.1.1DreamCIS上市,亚太布局的重要里程碑
公司在年收购韩国子公司DreamCIS,拓展泰格在亚太地区的业务和影响力。年,DreamCIS亏损2万元左右,使临床试验技术服务业务毛利率下降了7.54%,泰格通过境内外资源整合,使得DreamCIS于年扭亏为盈,并且连续三年增长,DreamCIS于年韩国证券期货交易所(KRX)挂牌上市,对于泰格医药来说,是亚太业务布局的重要里程碑。
3.1.2医疗器械CRO服务大有可为
布局医疗器械赛道。年,泰格医药收购了国内第一家医疗器械CRO公司捷通泰瑞,在医疗器械临床CRO的细分领域里,捷通泰瑞是中国领先的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产品)法规事务及临床研究CRO,覆盖医疗器械各领域全生命周期。捷通泰瑞与来自30多个国家的多家医疗器械研发及生产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依托母公司泰格医药的资源,泰格捷通在中国大陆主要城市、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设有个服务网点。此外,也在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美国、欧洲等1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海外服务网点,从中国走向全球。
医疗器械行业正在快速发展中。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显示,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4.6%;预计年销售额将达到亿美元,-年间复合增长率为5.6%。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亿元,同比增长19.86%,预计未来持续快速增长。
医疗器械和药品不同,按照等级分类,每个等级对应的产品也不同,安全性是器械审批注册的主要分类标准。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将医疗器械按照其安全性由高至低分风险,受到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但同时也因其高技术含量而具有更高附加值。随着近几年中国医疗器械方面的法规不断完善,对于风险较高的三类产品企业,他们外包的意愿将会越来越强烈,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年2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第号国务院令,公布了修订后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简称《条例》),《条例》厘清了注册人、备案人与受托生产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使用单位等其他市场主体的权利义务,提倡注册、临床负担最小化,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减轻繁琐环节,对很多国外的医疗器械产品到中国进行注册起到一个很好的正向激励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更多的海外产品想要到中国来上市,对于泰格来说,医疗器械注册服务未来会有非常好的发展。
3.2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多点开花
3.2.1拥有国际服务能力水平的实验室服务
方达医药作为泰格医药的子公司,是一家起源于美国,业务覆盖中美两地的临床前CRO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生物分析,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药物化学等业务,年被泰格收购,年登陆香港联交所。由于中国的工程师红利和成本优势,方达不断地在扩展中国区的业务,补齐和北美区的服务差距,目标成为临床前一站式CRO服务提供者。
业绩稳步增长,在手订单旺盛。公司业绩过去几年稳定持续增长,年由于受到疫情影响较大,增速放缓,预计年逐渐恢复。由于行业的景气度持续旺盛,公司在手订单强势增长,截至年6月30日,公司的合约未来收益达到创纪录的.4百万美元,同比增加57.4%。
需求旺盛,全球扩充产能。现有实验室和工厂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订单的需求,公司从北美到中国都在不断的扩建自己的产能,完善中国区的业务能力服务范围。基本把北美那边全套的实验室服务移植到中国,将中国区业务扩大至药物发现阶段,建立了中国区毒理和安评业务,同时也在扩张中国的CMC业务。
方达和泰格业务形成互补,构建泰格从临床前到临床的全方位服务。方达主要业务是临床前的生物分析,DMPK和CMC的业务,而泰格主要是临床I期至III期的临床试验业务。泰格I-III期的临床生物样本的分析可以导流给方达,方达在临床前接触到的客户也可以推荐给泰格;同时,CMC有一部分是为临床阶段药物生产所服务的,所以泰格和方达可以形成比较好的协同效应,可以互相引流。现在方达将业务也扩展到安评和毒理的领域,未来也可以给泰格导流。随着方达中国区产能的逐步到位,未来实验室服务的增速将会加速增长。
3.2.2全面的国际化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服务
临床试验数据是临床试验中一系列临床事实的记录,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数据是获得科学、可靠临床试验研究结论的基础,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是临床实验中十分重要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泰格医药的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服务主要由子公司美斯达开展业务,主要业务包括数据管理、生物统计和统计编辑,团队主要分布于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美国、韩国和印度,人员规模超过人。
数统业务符合国际标准和认证。泰格医药允许申办方访问实时数据进程,数统业务符合WHO-DD(世界卫生组织药物词典)、MedDRA(国际医学用语词典)和SAS等国际标准认证,泰格医药是MedidataRave授权的首个中国CRO,并获得10个甲骨文证书认证。公司自己的ClinflashEDC(电子数据集采集系统)已在多个研究项目中得到应用。
数统业务具有离岸属性,美斯达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临床数据管理和统计公司,大部分的收入来自于海外,业绩稳定增长,净利率稳定在50%左右。上半年和年,受到疫情的影响,随着海外疫苗接种的展开,预计年下半年能够恢复正常的增长。长期来看,随着国内创新药行业蓬勃向上发展,未来国内的临床数据和统计业务的占比将会渐渐变多,成为公司数统业务快速增长的驱动力。
3.2.3SMO业务高速增长
泰格的SMO(临床机构管理组织)业务主要由子公司杭州思默开展业务。杭州思默成立于年,是国内最大的三家SMO之一。泰格的SMO业务涵盖I-IV期临床、真实世界研究及器械项目,其中大部分项目来自于跨国药企发起的临床研究。杭州思默已入选50余家临床试验机构的优选SMO名单,为国内0医院提供专业服务。
SMO(SiteManagementOrganization)是协助临床试验机构进行临床试验具体操作的现场管理组织。与CRO代表申办者行使临床试验中部分申办者工作职责不同,SMO主要是代表研究者行使部分研究者工作职责的商业组织,SMO的主要业务是通过派遣临床研究协调员CRC(ClinicalResearchCoordinator)协助研究者执行临床试验中非医学判断性质的具体事务性工作,以确保临床研究过程符合GCP和研究方案的规定。
国内临床试验研究者需要同时从事临床医疗和临床试验,医疗工作压力大,难以匹配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临床试验项目。随着临床研究的全球化,以及中国在病人资源和运营成本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进入中国,中国在世界新药研发及临床研究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在此背景下,年行业内开始出现模仿国外SMO开展部分业务的企业,建立了以人力派遣为主的CRC团队参与试验,并在报价、管理、培训等商业模式上搭建了中国SMO的基本框架。泰格医药作为早期就介入到SMO行业的公司之一,乘着国内医药改革、创新药发展的东风,SMO业务高速增长。从年到年,泰格的SMO业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3.64%,随着国内临床试验数量越来越多,SMO业务未来将会持续高速增长。
4.借鉴国际巨头IQVIA看泰格未来可能发展方向
4.1统计学家创建,切入临床试验外包市场
年,制药巨头HoechstAG(年被Sanofi收购)聘请了统计学家Gillings调查清楚56名西德人在服用糖尿病药时死亡的原因,这类副作用威胁到该药在美国销售的计划。时任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教授的Gillings很快发现了问题:该药物对于肾功能衰竭患者来说,有着比较大的副作用,对于肾功能不好的患者,应该使用比较低的剂量以防止副作用的产生。
Gillings从这次事件中了解到,有些制药公司需要做的事情,他可以做得比他们做得更好,例如虽然制药公司擅长发明新药,但在分析来自临床试验的海量数据时,他们常常不知所措,并不擅长分析临床数据。受到这一认识的启发,Gillings于年在一个只有5名员工的1,平方英尺的房子里创立了IQVIA的前身QuintilesTransnational。他开始将药物测试视为可以分解为标准化步骤的过程,以帮助更快的推进新药研发。他创建了一个由医生组成的招募患者参加临床试验的网络,并且向进行试验的医生发送了监视器,以确保他们不会走任何可能在以后给监管机构造成问题的捷径。同时,他聘请了专门的数据输入人员,以确保正确归档每一条相关的患者信息。至此,Gillings在整个药物开发领域掀起了一场关于临床试验开发的标准化风暴,开始了IQVIA成为巨头的第一步。
4.2全球化布局,多次并购走向巨头
Gillings任职期间,Quintiles于年在英设立子公司,开始了国际扩张的进程。公司于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年,Quintiles正式进入大中华区,在上海设立总公司,北京、广州设分公司,大连、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设有公司。北京设有世界级中心实验室,具有生物标记物和病理服务技能;北京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昆拓提供定制本地解决方案,其在上海设有分公司。
之后,Gillings开始探索和上游药企更密切的战略性合作关系,成立PharmaBio部门,主要通过资金、技术、销售团队给客户提供帮助,换回药品上市后的销售提成,CRO和药企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还进行了一系列和药企利益绑定的战略协议,但在当时并未受到投资者认可,同时20世纪初美国科网泡沫破裂,纳斯达克指数剧烈调整,Quintiles股价也一路下滑,3年Gillings宣布私有化,退市。年,公司在剥离有争议的业务板块后,在美国纳斯达克重新上市。
Quintiles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公司通过连续的并购扩大业务范围,并且进入新的业务领域,所并购的公司业务包括临床电子健康档案管理,互联网数据公司,咨询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等。年,公司和医药商业咨询公司巨头IMS平等交易全股合并;年,公司更名为现在的名字IQVIA。
从收入来看,IQVIA从年到年,营业收入从0.9亿美元增长到了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0.45%。公司的市值在年是2.7亿美元,2年的市值是14.3亿美元;年重新上市的市值是60.1亿美元,年底IQVIA的市值是.6亿美元。
分业务来看,IQVIA的药物研究与开发业务主要是其临床CRO业务,包括了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开发,临床项目的管理和检测等,年占总收入的比例50.7%,达到了57.6亿美元;商业咨询业务包括软件技术服务,数据库等,占比42.8%,达到了48.6亿美元;最小的一部分是商业综合服务板块,包括患者服务,医疗事物服务等,占比6.5%,达到了7.4亿美元。
IQVIA从年开始,通过大大小小的多次并购,完成了业务板块的拓展和整合。年,Quintiles和IMS的合并,是IQVIA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并购之一,这次并购对于Quintiles来说,使得公司由临床CRO企业向下游延伸到药品上市后的市场研究分析,终端数据不但能够从后期药品商业化的市场分析指导前期药物的研发,也可以为药物开发提供大数据支持,如IMSHealth保存着5亿多条匿名患者记录,双方在药物研发和商业化中可以有更好的协同性。
从IQVIA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作为全球第一家临床CRO公司,从临床数据分析起家,全球化的布局和在创新药产业链上下游持续布局,通过并购不断扩展业务范围,促成了IQVIA全球临床CRO巨头的地位。
IQVIA的发展对于泰格未来的发展有借鉴之处:
1.IQVIA是全球第一家临床CRO,推进了全球的临床试验的标准化,泰格医药作为国内较早成立的临床CRO之一,在中国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的过程中,也在推进中国临床试验的标准化,国内创新药市场转型期造就了CRO市场的繁荣,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泰格也在通过不断的并购拓展上下游,整合业务,放眼未来,泰格可能将继续通过并购不断地快速拓展公司的业务规模。
2.全球化布局是打开市场空间的手段。目前,IQVIA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服务。泰格医药也在在国际化路线,亚太地区的布局基本完成,未来将向欧美地区的市场进军,进入到全球的创新药产业链中,打开增长空间。
3.数据化、信息化将是泰格未来发展的方向。临床阶段数据为王,IQVIA的创始人就是因为发现了制药公司对于数据缺乏系统和深入的处理,才有了后来IQVIA的成化解决方案,包括电子数据采集系统,药物警戒系统,临床实验管理系统等多个信息化平台。随着公司全球化的布局,在信息化方面将会有更多的投入和发展,提升整个公司的效率,助力新药快速发展。
5.盈利预测
5.1关键假设
临床试验技术服务:国内创新药快速发展,带动了国内临床CRO市场的快速增长,行业高景气度下,泰格医药作为临床CRO龙头,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我们预计-年收入增速分别实现32.88%,30.41%,28.74%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方达控股负责的实验室业务,通过中美两地服务全球客户,中国业务快速扩张,有望实现快速增长;数统业务年收到疫情影响,今年有望全面恢复;SMO服务需求端旺盛,持续扩充团队提升服务能力。我们预计-年收入增速分别实现33.38%,32.89%,31.12%。
5.2核心假设风险
1.行业监管政策变化风险
医药研发行业收到国家的严格监管,国家药监局等监管机构根据国内医药行业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如果公司不能及时调整战略方向来应对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变动,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有着不利的影响。
2.医药研发服务需求下降风险
尽管在全球人口老龄化及医疗费用开支增加的带动下,医药研发投入不断增长,但无法保证医药行业将按我们预期的速度增长。如果未来医疗相关融资放缓、全球药企研发投入放缓,会对公司的经营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
3.核心人才流失风险
临床CRO是人才密集型行业,人才对于公司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重用,公司目前已经建立了一支口碑良好、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如果公司未来不能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公司,不能挽留公司内部优秀员工,可能会对公司开展业务造成不利影响。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