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医科大学城北校区和医院康健中心院区隔江相望,高校的发展带动了泸州医教研能力的提升。刘学懿摄
西南医科大学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现场。(西南医科大学供图)
西南医科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南医科大学供图)
泸州国家高新区医药产业园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泸州国家高新区医药产业园供图)
泸州现有“三甲”医疗卫生机构7家,建成(立项)中西医国家级重点专科13个、省级重点专科43个。(医院供图)
正值年底,西南医科大学城北校区内,多个科研团队正在新交付投用的科技大楼里做实验。这座大楼由泸州市人民政府与西南医科大学共建而成,内设医学电生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药物与功能性食品研究中心、肿瘤医学研究所等,用于完善学校科研设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
为促进西南医科大学建成西部高水平医科大学,同时为泸州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提供支撑,年,总投资14亿元的泸州市校共建区域医药健康中心支撑性项目在西南医科大学城北校区动工。该项目占地余亩,包括科技楼、实验楼、学术交流中心等14个子项目,于今年11月12日正式交付投用,标志着在提升区域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方面,泸州再落一子。
医疗是民生之需。近年来,通过一手抓大项目,一手扩容提质,健康泸州建设成效明显。
作为全省唯一直连川渝滇黔四省市的城市,泸州始终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相继投入近亿元用于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现有“三甲”医疗卫生机构7家,建成(立项)重症医学科、肺病科、肾病科等中西医国家级重点专科13个、省级重点专科43个,列入全国首批健康城市示范市试点,形成了辐射川南、渝西、滇东、黔北等万人的医疗健康服务能力。
面向未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泸州建设区域医药健康中心的决策部署,以及中国共产党泸州市第九次代表大会精神,泸州将牢牢把握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现实机遇,以实施全民健康工程为路径,深入推进医疗、医药、医教、医养融合发展,加速建设区域医药健康中心,提升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服务力。
校地合作锚定长远
作为拥有以西南医科大学为代表的一批知名高校的城市,泸州有着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泸州建设区域医药健康中心的动力?
与高校携手,合作共赢,便是破题思路之一。一方面,泸州连续投入大量资金,支持高校基础建设、人才引进、科学研究、环境打造等,助力提升学校总体实力;另一方面,高校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带动泸州医教研能力的提升。
今年5月8日,泸州市人民政府和西南医科大学共同签订《合作共建区域医药健康中心协议》,双方将围绕建设区域医药健康中心目标,以深化校地合作、市校共建为抓手,加快推进西南医科大学“双一流”和博士授予单位(点)建设,着力提升西南医科大学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能力。计划用五年左右,通过以西南医科大学为引领,基本建成“五地一中心”,即:川渝医药人才培养高地、川渝医药高层次人才聚集地、川渝医药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高地(川渝创新驱动医药产业发展示范地)、川渝医养结合高品质生活宜居示范地、川渝医药国际交流基地和川渝区域医疗中心。
新建成科技大楼、实验楼,通过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引进高层次医药人才和团队……如今,漫步在西南医科大学校园内,处处可见市校共建的影子。随着学校正式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临床医学获批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泸州市和西南医科大学的合作还在升级——
11月27日,在西南医科大学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上,泸州市支持西南医科大学高质量发展暨市校共建区域医药健康中心签约仪式举行——未来十年,泸州将继续给予西南医科大学10亿元资助,与学校共建区域医药健康中心。“希望学校积极参与实施全民健康工程,医院的合作共建,不断扩大服务半径,提高可及性,为区域万人口提供优质医疗、康养服务,打造成渝地区救治第三极。”泸州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9月,泸州医疗器械职业学院正式开学,迎来首届学生。作为经过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泸州市国有企业西南医投集团投资的全国唯一一所培养医疗器械专门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泸州医疗器械职业学院从创建之初,便被赋予了服务医疗器械产业和健康医疗公共服务发展的使命。
有了高校助力,泸州医教研水平不断提高,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成绩亮眼。
年12月,西南医院获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成为川渝黔地区唯一一家获批的单位。今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第十一批国家大学科技园,目前已入园孵化企业超家,聚集博士、教授等各类创业人才余人,涉及临床医学、药学、中西医结合等多学科领域。
“近年来,我们与西南医科大学合作建成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为创新驱动泸州现代医药产业、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作为西南医科大学科技园孵化企业之一,四川科瑞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曾德兵表示,该公司研发的第三代抗焦虑药“律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在国内上市。
仅年,泸州就获得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6项,其中多项涉及医药方面。截至目前,泸州拥有四川省神经外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4家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泸州市科技和人才局已完成省级医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申报方案编制工作,已落地医药科技成果10个,技术合同交易额达1.7亿元。
扩容提质筑牢根基
建设区域医药健康中心,关键落脚点在“辐射区域”。这意味着泸州首先要扩容提质、强大自身,从而带动区域整体医药健康水平提高。
近年来,通过着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泸州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差距不断缩小。
当前,泸县云龙镇中心卫生院新建大楼已进入施工收尾阶段。新建大楼内含住院部,可容纳张床位,还新增了急诊科、眼耳鼻咽喉科、手术室等。
“医疗条件改善了,可以在家门口就医了。”谈起就医环境的变化,多年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云龙镇大水河村村民杨永芬如是说。
以前,由于镇上医疗条件薄弱、设施设备不齐全,医院看病,去一趟来回要耗费大半天时间。年,为提升乡村医疗服务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泸县结合县域医疗机构分布特点,医院、医院、医院3医院,打造“一个中心”“两个副中心”“四个次中心”医疗服务体系。自从泸县云龙镇中心卫生院融入医院医共体后,县上的优质医疗资源得以下沉,镇上群众就医体验得到改善。
这只是泸州统筹整合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筑牢区域医药健康中心“根基”的一个缩影。
放宽视野,近年来,泸州相继建成了西南医疗康健中心一期、医院沙茜院区、医院城南院区、市妇幼保健院二期等一系列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在基层,新建、改扩建卫生院35个、中心村卫生室个;在规划布局的30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中,现已有10个次中心启动建设。
要“治”还要“防”。年9月起,为探索“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新路径,泸州在叙永县率先开展全民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并于年6月起在全市全面铺开。同时,按照“一人一档、一户一册、一村一本、一镇一室”的要求,建立个人、家庭、村(社区)、镇(街道)健康档案体系。截至目前,泸州已累计免费体检超万人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超95%;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年的9.2%提高到年的21.88%,全民预防保健工作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
“内功”练好了,如何整体提升区域医疗健康服务能力?泸州的答案是,开门融“圈”。
去年7月,泸州市卫生健康委与重庆市永川区卫生健康委签署“泸永卫生健康一体化”合作协议,吹响了泸渝两地医卫合作的“号角”。随后,泸州市又与重庆市江津区、荣昌区签订合作协议。泸州、永川、江津、荣昌等地卫生健康部门将依据各自优势医疗资源,携手建立区域医学交流与健康合作长效机制,重点在公共卫生、医疗卫生服务、智慧医疗、医教研等方面深化联动协作。
今年4月,医院作为牵头单位,与川滇黔等地的23家医疗机构“牵手”,共同组建党建医联体联盟,旨在破解当前“医疗机构人气冷热不均”“分级诊疗不彻底”等问题。同时,党建医联体联盟将通过“工作共促清单”,为各成员单位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派遣相关专家、工作人员开展进修培训和帮扶合作。
在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今年1月以来,西南医院专家前往医院指导共计余人次,同时分3批接收荣昌分院临床、职能科室人员共计39人次到西南医院短期学习;医院与医院加强人才培养建设,提高双方专科人才技能与整体医疗水平……
通过主动巩固加强与重庆市永川区、江津区、荣昌区等毗邻地区联系,泸州在区域卫生应急、学术交流、医疗救治等多方面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去年,到医院就诊的病人中,近46%来自泸州市以外。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建设成渝地区医疗救治第三极,推动医疗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增强区域医药健康中心整体实力;围绕深化区域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实施协同创新发展,共创成渝地区卫生健康合作典范。”泸州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产业引领精益求精
产业,为泸州医药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在泸州国家高新区医药产业园,计划投资40亿元、首期项目占地约亩的四川泸州步长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正在抓紧进行临床试验。预计明年年底,这些“泸州造”药品将投产上市,销往全国各地。
当前,按照将零散产业“串”起来,转向链条化、生态化发展的思路,泸州正围绕7大重点工业产业,着力推行链长制,实施工业链延链强链补链行动。现代医药产业便是其中之一。
正值年末,泸州国家高新区医药产业园内医疗器械领域的链上企业——四川维思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正在将近期产能数据、上下游供应商、运营困难与需求等信息汇报给园区,为园区延链补链强链提供思路。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胡兵直言,实行链长制之后,政企之间沟通机制更顺畅了,办事效率更高了。
此前,该公司有一个康复类新项目产品因备案审批周期较长,迟迟得不到实施。在与链长制负责分管园区的专员沟通后,通过积极协调各审批流程、环节,新项目很快通过了审批。
作为泸州发展医药产业的主要承载区,泸州国家高新区医药产业园在泸州市、泸县链长制工作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泸州医药产业园现代医药产业生态链链长制工作推进方案》,并开展了大规模走访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我们细化出生物技术药、化学药、医疗器械、保化品四个子产业链,发展‘一园多链’,增强园区吸附力。”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手盘活存量,一手争取增量。园区还成立了四个产业链招商工作小组,专门对接、引进大商、优商、好商,助力发展医药全产业生态链。
几个月来,链长制在泸州迅速推开,成为推动现代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与此同时,为提高泸州智慧医疗信息化水平,泸州市健康大数据中心正在加紧建设,预计明年7月能够上线投用。建成后,将实现泸州市范围内医疗机构的数据汇聚和医疗领域所有信息系统的资源整合、互联互通,打造形成泸州居民全生命周期的个人健康档案,并以此为基础提供“惠民、惠医、惠企、惠政”的应用服务,进一步提高泸州整体医疗水平,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延长产业链,还需大力发展“下游”的康养产业。近年来,泸州着力打造健康养老、养生服务特色示范点和示范区,推动医养深度融合发展。
在泸州市江阳区茜草街道沙坪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内,每到就餐时间,老年营养餐厅香味四溢。这里可容纳近80名老人,专门配备了糖尿病饮食、低盐饮食。“平时我一个人在家里,直接到这里来吃饭,便宜又方便。”沙坪社区鹰翔苑小区居民、76岁的陈国华说。
该日间照料中心运营以来,已累计服务群众近万人次。除了照顾饮食,还为老人们提供康复理疗、医疗坐诊等服务,给予24小时医疗保障。
不止沙坪社区。近年来,为满足老年人就近养老需求,泸州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将专业养老机构和服务“嵌入”社区(小区)。先后建成江阳区康乐佳园等20余个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龙马潭区红星街道等10余个养老服务中心、泸县喻寺镇谭坝村等20余个社区老年人互助睦邻点、建成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个,覆盖90%以上的城镇社区和70%以上的农村社区。同时,通过打造以春江酒城嘉苑为代表的一批康养项目,逐渐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驱动的健康养老服务格局。
发展康养文化旅游,泸州精心布局。夏秋乘凉、冬春踏雪。依托优越的气候环境,位于叙永县南端雪山关下的摩尼镇正在成为川渝滇黔四省市群众避暑康养的好去处。
作为泸州“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中“南翼”的重要组成部分,叙永县、古蔺县将统筹功能分区,精准配套山地避暑、度假养生、健康养老、户外体验等服务,建设一批康养基地、康养镇村,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山地避暑康养旅居优选地。
蜿蜒两江,滔滔前行,见证了近年来泸州医药健康事业的快速发展。如今,医疗、医药、医教、医养优势交汇,勾勒出泸州建设区域医药健康中心、不断为人民创造高质量生活的底气。
谋定长远,步履铿锵。一幅“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共享高品质生活、区域服务力和核心竞争力更强”的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画卷正在酒城泸州徐徐展开。(瑞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