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资料来源:
1.陆江华,周高杰.附子发挥作用的几个问题解析[J].依疏杂志,,12(14):45-47.
2.崔华芳,周庆坤.附子的药理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10(3):-.
3.罗丹萍,李爱琳.附子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校医学信息学学报,,24(5):-.
中医药文化在我国流传了上千年的时间,是我们历史文化长河中闪耀的瑰宝,一直以来也深受国人的信任和喜爱,人们早已经在不知不觉之间养成了信中医、用中医和爱中医的生活习惯。
方跃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医爱好者,平时有什么头疼脑热的第一时间都是想着用中医的法子去化解,包括家里人看病基本上也是想也不想就建议去中医馆。除了用中医治病之外,方跃还总是非常喜欢捣鼓一些中药材在家养生保健。
这天,方跃就神秘兮兮的带着一袋子药材回家,脸上是掩盖不住的喜悦,妻子一一看他这副样子就知道这又是不知道在哪里倒腾来了好宝贝,由于方跃经常做这样的事情,所以妻子也见怪不怪,没有过多的询问。
第二天清晨,家里面就已经弥漫起了中药材的味道,不用问就知道是方跃正在厨房煎药,但这一次的药材不知道怎么回事,味道格外的不一般,就连妻子一个门外汉心里也犯嘀咕,说不出哪里不对劲。
不过这些一样在方跃眼里却是不以为然,既然是好不容易得来的宝贝药材,有些不同寻常的地方也是能够理解的。于是乎,方跃坚持早晚各喝上一碗药,并且也暗暗期待自己身体的变化。
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不仅没有等到他期待的身强体壮,反而出现了身体日渐羸弱的情况,而且还时不时的感觉头晕胸闷,起初他还自欺欺人般认为这就是以毒攻毒,可时间长了体力欠佳让他不得不警惕起来:难不成这药有问题?
怀揣着满肚子的疑问,方跃再次踏进了中医馆,老中医一把握,神色立马凝重起来,说道:“你最近是不是吃了什么不该吃的东西?”
此时方跃眼里立马就有了光亮,该说不说这位中医是真的神了,愣神过后,说出了近期自己购买的宝贝药材。
医生一听他的描述,心里咯噔一下,这不是附子吗?难怪身体不好呢。
附子,又称附子乌头,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主要来自于乌头科植物的根茎和果实。在传统中医药中,附子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风寒湿痹、中风、面瘫、胃脘痛、恶露不行等疾病,并被认为具有温阳、祛风湿、镇痛、麻醉、抗菌等药理作用。然而,附子也具有一定的毒性,若使用不当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
首先,在中医临床应用中,使用附子的剂量和用法非常重要。由于其毒性,附子必须经过适当的炮制处理,以降低毒性并增强药效。同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症轻重和体质特点,合理控制药材的使用剂量和疗程,以减少可能的毒副作用。
其次,长期或大量使用附子有导致中毒的风险。附子中的活性物质主要包括乌头碱、紫乌头碱等,这些成分对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毒性作用,长期或大量使用容易导致中毒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腹泻、心律失常等,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由于个体差异和身体状况的不同,部分人对附子可能存在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可能表现为皮疹、荨麻疹、呼吸道症状甚至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因此那些对中药过敏的人或过敏史的人应慎重或避免使用附子。
因此,对于一般人群来说,不建议自行使用附子进行治疗,尤其是未经医生指导和监督的情况下。同时,对于那些正在使用附子或考虑使用附子的患者,应当咨询专业中医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以防止出现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显然,方跃在使用的时候就没有和医生建立联系,而是擅作主张,出现了典型附子中毒的情况,这次的经历也让他意识到这药材还是得对症使用,没有什么绝对无毒害的,此前自己认为的中药没有副作用的观念也着实是有些片面。
看着方跃一副追悔莫及的样子,老中医也适当的补充道:“遇到这五种中药材的时候千万要小心,轻易不要长期服用,当心伤身不自知。”
最低0.32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9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