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中医学院遵循中医成才规律,将“巩固院校教育优势、吸纳师承教育长处、凸显地域医学特色”并重,逐步探索形成“院校教育+师承教育+地域医学教育”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取得良好成效。
该校注重提升学生中医思维、临床实践和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完善“理论—实训—临床”分段式培养体系,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临床能力与人文沟通、专业素质与医德素养相结合,确立了适应中医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对外交流等多方面发展需求的应用型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
自年,该校每年选拔30名中医学专业学生组建“扁鹊中医实验班”。实验班坚持先中后西,重点强化学生中医经典功底、中医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和人文综合素养,实行基础导师与临床导师的“双导师制”培养。从二年级起,为学生配备基础导师和临床导师。基础导师每人指导10名学生,负责制定学习计划、指导专业学习、跟踪学习过程、开展学习研讨、检查学习效果;临床导师每人指导3名学生,负责制定跟师学习计划,组织病例讨论,指导学生撰写跟师论文。
8年实践,实验班成效显著。班内学生在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中成绩优异,曾获全国中医药文化知识大赛河北赛区一等奖、全国第二届“学伤寒、背伤寒”基本功大赛学院组团体二等奖等。相关教改经验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导师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让我们学到了真本领。尤其是跟诊过程中,老师们的医术仁心为我们树立了高标。”级学生徐佳瑶说。
“让会看病的老师教出会看病的学生。”年,河北中医学院开始实施“扁鹊计划”。该校在全省遴选师承教育基地和师承导师,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学生入学后就确定导师并跟诊。第一学年“早跟师”,加强专业认知,巩固专业思想;第二学年“早临床”,夯实中医基础,初步构建中医思维;第三、四学年“多临床”,重点提升经典运用能力;第五学年“反复临床”,重点提升临床实践能力。目前,该校已确立58个师承教育基地,遴选师承导师,实现了对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和针灸推拿学等中医类主干专业全覆盖。“大一下学期学了中医诊断学,到暑假跟诊时就得心应手,在脑中有了完整问诊思路。师从齐老师,我增加了学习兴趣,坚定了学好中医的信心。”医院齐丽红老师“望闻问切”,级2班学生龚鹏收获颇多。
同时,该校在教育教学中将传承燕赵医学作为重要内容、传授燕赵名家临床经验作为重要环节,专门开设“河北学术思想与临床研究”“历代河北中医学派诊断学思想”“河北医籍导读”等课程,定期邀请燕赵医学领军人物讲学;医院整理燕赵中医药文化古迹和文物资源,编写20余部燕赵医学著作,以加强燕赵名医、名家、名科的学术传承和名术、名方、名药的挖掘保护与应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周洪松通讯员卢翠荣)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