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中药们”最带劲的时刻。
作者
橘枳
编辑
西楼
这是一场直至年才可说是真正拉开帷幕的“中药大剧”。
年以来,受自然灾害影响导致中药原材料产区受灾严重,中药原材料成本飞速上涨,不少品类涨幅已超过%,部分原材料涨幅已突破%。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则是中药在资本市场“狂飙”的现实,中药股们“翻本的机会”似乎已然来临。
截至年12月30日,中药指数较年初点的最低值已同比上涨约50%,具体到个股上,陇神戎发近几个交易日累计涨幅已翻倍,精华制药、龙津制药等多只相关股票也纷纷涨停。
在近期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又宣布:将适宜的中药和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12月31日,首批7个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确定。
中药领域似乎像在年底终于按下了“快进键”,将近几年积累的动能,一口气释放了出来。
01按下快进键的“中药们”
近两年中药的相关相关新闻频频出圈网络,无论是在新冠疫情治疗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抑或是年中被多家媒体所曝光的片仔癀,再到今年10月疑因炒股亏损十余亿登上热搜的云南白药和此次中药股们在资本市场的“大跃进”事件等,都在不断的拉近中药行业和大众的距离。
除在媒体端频繁露出外,政策推动更使国内中药行业发展迅速。近几年,关于中医药行业的多项政策相继发布,多方消息影响下,不少证券公司也对中药行业颇为看好,普遍认为多年利好政策推动,中医药行业迎来新机遇,而且中药行业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此外,由于中药的特殊性,几乎中药行业核心的产业布局都在国内,并且传统医学的特殊性导致其在海外市场往往也不存在专利纠纷,风险较低。
发展一片向好背后,“中药们”也存在诸多遗留问题亟需解决,如今的疯狂毕竟只是暂时的。为确保“中药们”长期稳定发展,在资本趋于理性、市场和股价回落前,中药行业更需要冷静的思考。
02新的一年,中药股的N个纠结?
联想柳传志曾说过:“一直在船上没被晃掉的人,才算是‘被时代选中的’”。
“中药们”在享受目前的时代红利之时,亦需知悉企业在商业战场从来没有任何一刻可以丢弃危机感,毕竟,它们仍有太多坎儿需要一一跨越,稍有不慎,满盘皆输也并非危言耸听。
第一坎——中药的国际化。
这是一个几乎所有中药企业都曾有所考量,甚至都曾意识到的经营策略——扩大海外市场。毕竟中药在诸如东南亚等华人聚集地区以及日韩等国市场并不小,“国际化”已是箭在弦上。
但时至今日,这仍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毕竟海外市场在对待“中药们”时往往并不友好。
云南白药早些时候就曾因无法提供可靠的临床试验证据,导致其在海外市场销售受到巨大影响。
彼时的云南白药为向海外华人销售产品,向美国FDA(即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申请,试图以膳食补充剂名义进入美国市场,拿下类似“保健品批文号”的准入资格。但被FDA以云南白药胶囊不具备膳食补充效果拒绝,最终云南白药只能以传统医学草药补充剂名义销售才通过FDA批准。
事实上,对于严格执行药品审批机制的FDA来说,并不存在一个单独的中医药标准,FDA对所有药物申请都是开放的。只是迄今尚未有中药产品能通过FDA审核,以药品身份在美国上市。
当然,较小的市场和较低的营收,出海短期来看或许对于“中药们”并无大碍。但长远来看,在黑天鹅事件为中药走向全球化市场贡献了绝佳发展机会的前提下,这场中药出海战役仍没有亮眼战绩,或许并不是个好消息。
第二坎——中药的现代化
11月1日,“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结束,国内中药企业开始实行备案制,未来生产中药配方颗粒时不再需申请批准。
但时至今日,无论是针对中药配方颗粒还是中药注射液,业内关于中药现代化的讨论都仍未停止。
早年的中药,在饮用前大多需将药材共同煎煮后方可饮用,多种中药材在煎煮过程中产生的相互作用也被视作中药的药用价值关键来源,相比之下,如今的中药配方颗粒,则是将药物提取后再制作成颗粒供患者冲泡服用,缺少煎煮环节令诸多病人对其药效有所怀疑。
对中药注射剂的质疑更为严重,哪怕是新冠疫情发生后,中药注射剂在临床领域获得了部分医学内人士认可,不过在市场端,仍未被大众所接受,其背后的原因,或许便是此前多年来,诸多医疗事故由于使用中药注射剂产生的恐惧心理。
作为现代医学的一部分,注射液的使用形式决定了其与传统中药在药效吸收层面存在极大不同。注射液并不会经过消化系统,而是直接进入内循环。在此基础上,大多数中药注射液的化学成分却相对模糊,甚至存在诸如板蓝根、金银花甚至是珍珠粉、水牛角等大分子,这类物质直接进入人体血液究竟会导致什么后果,目前并不明晰。
甚至于,中药注射液还是一种“国内特色产品”,欧美市场从未上市过中药注射液,甚至不医院也往往选择不使用。
第三坎——历史问题
中药多年发展下来,产生的历史遗留问题并不少,这之中,不良反应难明晰或许是中药产业加速发展的最大阻碍。
资料显示,国内中成药说明书“不良反应”为“尚不明确”的产品占比一度在90%以上。年浙江省所收集的份常用中成药品种说明书中,“不良反应”为“尚不明确”的比例为73.66%,甚至在含毒性药材的20个中成药品种说明书中,还有14个缺少“不良反应”这一项,这意味着中药产业多年发展后,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仍不高。
作为对比,相应问题却早已有人提出,年的《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中,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数位学者就曾表示——在国内中医药临床用于安全研究方面,因忽视潜在毒性药物而形成的用药安全漏洞,长此下去势必造成用药安全的极大隐患。
当然,这一问题已随着时间推移有所改观。年年底实施的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已要求国内建立药物警戒制度,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及相关有害反应进行检测。新政策施行后,国内不少企业在该方面的问题已有明显好转。
如今,国家政策层面也开始推动加强中医药医疗能力建设,加大人才培养,长远来看,对于中药消费品行业的发展益处明显。
第四坎——中药与ESG
何为ESG,ESG是一种近两年被提出的一种投资理念,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