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5岁的钟先生,一直以来就有便秘的毛病,可最近他莫名其妙地开始腹泻,而且饮食稍微凉一点就必须马上去厕所。刚开始他还挺高兴,但时间长了觉得不太对劲,腹泻以后腹部不仅不轻松,还总是胀胀的。
为此,他特意约了个肠镜,想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检查结果出来,钟先生有些心慌,直肠里有7个息肉,还有两个已经很大了,医生建议手术切除。钟先生不理解,息肉不就是个小疙瘩吗?不治疗会怎么样呢?
医生告诉钟先生,肠道息肉本身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影响,但如果息肉长得比较快比较大,是有癌变风险的。
一、肠息肉是什么?它是怎么生成的?
在人体肠道黏膜的表面,生长出来的隆起状病变,就叫做肠息肉。它的发生跟年龄有一定关系,通常来说年龄越大,肠息肉的生长概率也比较大。
肠道息肉大部分都是良性的,对身体的影响根据息肉的大小也不一样。有些息肉在肠道环境改变后会自行消失,少量息肉会出现恶变倾向,需要及时切除。
息肉的生成,跟外部刺激和基因突变有关系。
肠道内存在慢性炎症的人,容易长息肉。大便的粗渣当中含有很多细菌、病菌以及对肠壁有刺激的物质,这些因素在肠道内长期存在,就会反复刺激肠壁,引起息肉。
科学研究表明,肠道息肉的生成,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临床上患有肠癌的患者,有约10%具有家族患癌病史。这部分人的身体基因,可能就存在易于生长息肉的肠道环境。
因此,家庭当中有息肉生长史、肠癌或者其他癌症病史的人群,尤其是40岁以上者,需要定时体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出现癌变。
遗传性肠道息肉通常是由染色体显性基因决定,它属于一种基因缺陷,一般在儿童时期就会发病。不过如果其属于良性病变,也不用特别紧张,按时观察即可。
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以及饮食方式,容易促使肠道息肉生成。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美食的追求也越来越丰富多样,经常进食辛辣、油腻、饮酒、霉变的食物,容易对肠道造成刺激,都是形成肠息肉的重要原因。
肠内壁本身是柔软光滑的平面,表面上有黏膜,可以保护肠道不受食物渣滓的刺激。可是当食物具有强刺激性,破坏了肠壁黏膜,就会引发各种炎症,时间长了生成息肉,甚至还会有癌变风险。
除了上面所讲的,排便习惯不科学也会影响肠道健康而引发息肉生长。虽然息肉本身并不会有生命危险,可当它发生癌变,对身体的影响就很恶劣了。
二、肠息肉变成肠癌需要多久?
肠息肉就是肠道黏膜出现过度增生而形成的腺瘤样息肉,正常的息肉为圆形,柔软,往往在肠壁表层,属于良性肿瘤。当肿瘤细胞出现异形增生,并且向下生长浸润到肠壁黏膜的下层,就开始了癌变过程。
早期的肠癌症状并不明显,因此很容易被忽略,肠内肿瘤逐渐长大,不仅向下生长,而且向肠内延伸,侵犯肠壁外面的组织,然后沿着淋巴管和血管腺向更远的地方转移,此时肠癌就进入了中晚期。
临床研究表明,早期的腺瘤样息肉发展到晚期腺瘤样息肉,需要2~6年的时间,而腺瘤出现癌变需要2~5年的时间。
从肠道息肉的整个发展过程,可以知道它的自然生长时间大约需要10年,不过这个时间并不绝对,有的发展快,有的发展慢,而这个时间的快慢跟患者本人体质、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当患者发现自己有肠道息肉时,就要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减少对肠道的刺激。平时远离烟酒、不吃腌制和辛辣食品,多摄入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改善排便规律,都有利于肠道健康。
肠息肉生长的环境出现净化以后,有些息肉会自行消失,有些维持原状,这种不会对人体造成进一步伤害的息肉,就是安全的。
肠息肉在刚刚形成的时候,属于低分化型,此时只要开始对肠道进行保养,息肉生长就比较慢,转化成癌症就需要更长的时间。当它转变成中分化和高分化型,倘若肠道再受到酒精、亚硝酸盐、油脂等物质的刺激,就会加速其癌变进程。
所以,有肠道息肉并不可怕,在发现的那一刻起改善肠道环境,还有机会让它消失或者减缓它的发展进程。
而且也不是所有的肠道息肉都会癌变,只有少量息肉才会发展成癌症,而且中间需要很多年。在此期间,要学会通过症状来判断肠道是否有癌变倾向,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三、如何肉眼判断肠息肉有癌变倾向?
肠道息肉是隐藏的癌症杀手,它的存在增加了肠道罹患癌症的风险,虽然大部分都是良性的,但我们依然不能掉以轻心。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症状,我们可以做出初步判断,医院进行有目的的检查。
息肉是体积比较小的肿瘤,它对大便的影响不是很明显,通常不流血,就算有出血也很少。当我们的排便习惯改变,如有时便秘有时腹泻,大便的形状时粗时细,颜色时而发黑时而正常,说明息肉已经开始长大。
体积较大、根基广泛并且时时流血的息肉,可能已经出现癌变倾向,医院进行检查。
肠道息肉的位置,是长在肠壁里面的,因此在外面是看不到也摸不出的,我们只能通过患者的症状进行判断。
通常炎症息肉时间长了就容易癌变,这类息肉通常会随着炎症的感染或者好转对人体发挥作用。倘若炎性息肉患者出现长期的、不明原因的低烧,就要考虑是否息肉发生癌变反应。
肠癌初期,人的体温往往在37~38℃之间,而且出现疲劳乏力、嗜睡等体力不支的反应,说明癌细胞对正常细胞的吞噬超过正常的新陈代谢,需要及时检查以排除病变。
肠道息肉出现癌变反应的时候,肿瘤快速增大,肠壁表皮黏膜变得薄脆易破,出现肠道感染。
当肠道内有感染时,食物进入肠道就会刺激肠壁平滑肌,使其强烈收缩,从而引起腹部绞痛,严重的出现肠出血的现象。
有肠道息肉的患者,可以感知自己的下腹平时是否有隐痛的现象,这可能是肠道局部出现感染的反应,需要引起重视。当感染越来越严重,未来某个契机就有可能成为病发的开始,破坏肠道环境,加速癌细胞生长。
年满40岁的中年人,建议去做一次肠镜检查,倘若有肠道息肉,也可以根据上述的症状对身体进行初步判断,以保护肠道健康。
四、做好这些事,保护肠道健康
肠道属于人体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它具有吸收营养物质并将新陈代谢的废物排出体外的功能。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到了中晚期以后,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我们在平时就要保护要肠道健康。
1.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粗纤维食物,促进肠道蠕动,维护肠道环境。
作为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肠道和食物是直接接触的,因此饮食对于肠道的健康影响非常大。
举例来说,我们吃了辣椒以后,大便后肛门会有火辣的感觉,辛辣的食物长期刺激肠道,就容易出现溃疡、息肉、肿瘤等病症。
新鲜的蔬菜水果和粗纤维的食物,一方面能促使肠道吸收充分的营养,另一方面其中的纤维素将食物残渣及时代谢出去,以保证肠道内没有过多的腐烂食物,减少病变。
2.适当运动,加快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排便对于肠道的健康意义重大,我们应该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将每日的食物残渣及时排出,减少粪便中的某些物质对肠道造成的伤害,降低癌变风险。
因为现在人们摄入的食物很多,单靠肠道自身的蠕动很难将残渣排干净,而运动通过机械的方式帮助排便,又健康又有效。
3.重视体检,早发现早治疗对预防肠癌意义重大。
肠癌在发病前期,通常不会有什么症状,即便偶尔出现腹泻、便秘等情况,也容易被认为与饮食有关而忽略。这就导致肠癌在被发现的时候,大多已经到了中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关于肠癌的诊治,多数是通过肠镜或者病理检验来确定,因此对于有癌症家族史、饮酒、40岁以上、爱吃辛辣刺激类食物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肠道检查。
肠癌初期的治疗,通常以手术或者化疗为主,一般患者的5年生存率能达到95%,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一旦到了中晚期,很容易发生癌细胞转移,使治疗难度加大,预后很差。
文章结语:
肠道息肉是很常见的肠道病变,它的发病原因与遗传、饮食、排便不规律等都有关系,因此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注意对肠道的保护。肠息肉多数都是良性的,但也有少部分会发生癌变,通常从肠息肉变成肠癌,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
保护肠道,除了注意饮食、规律运动之外,一定要重视体检,早期肠癌治愈率比较高,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在肠道问题上有疑惑的朋友,可以留言和刘医生沟通,以获得专业指导,保护肠道健康。
参考资料:
方崇文,张焰平,孙小明,陈刚,汪祺.腺瘤型肠息肉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19(13)
张雨雁,陈学军.CXCL2和THBS2在结肠癌诊断、预后及免疫浸润中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37(02)
中国恶性肿瘤整合诊治指南-结肠癌部分[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11(01)
龙飞,胡桂,马敏,李小荣..V1版NCCN临床实践指南:结肠癌/直肠癌更新解读(外科部分)[J].临床外科杂志,,29(05)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