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昨日省政协召开的“推进大南昌都市圈建设”专题协商会上获悉,为推进“大南昌都市圈”发展,我省陆续制定了《推进大南昌都市圈发展工作方案》,出台了《支持大南昌都市圈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在加紧编制国土空间、城镇体系、综合交通、产业布局、生态环境等5个专项规划。在此之前,省政协组织由20位政协委员、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组成的课题组兵分五路,先后深入南昌市、赣江新区、九江市、抚州市以及丰樟高、奉靖、鄱余万开展小分队沉浸式调研,持续跟踪“大南昌都市圈”建设情况,最终形成《关于重视八大关切凝聚五大共识推进大南昌都市圈建设20条建议调研报告》。
成效
支持大南昌都市圈发展,政策集成效果初显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扎实推进。昌景黄客专去年底开工建设,昌吉赣客专今年底建成通车,安九客专等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年昌北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万人次,同比增长23.7%;货邮吞吐量达到8.26万吨,同比增长58.1%。继开通南昌至永修公交后,今年1月又开通了南昌至丰城公交。
同时,现代产业体系正在构建。成功争取瑶湖机场作为大飞机核心试飞基地,研究制定电子信息产业带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南昌5G示范城市。
科技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年,新增4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成立中科院江西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全速推进南昌航空科创城、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建设。国务院批复同意南昌、抚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赣江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取得进展。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有序推进。部分高校、医院建立了合作交流机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医办学。部分景点实现旅游“一卡通”,推出联合精品旅游线路。南昌和九江实施住房公积金贷款一体化、养老保险同城化,基本医疗保险省内异地就医实现双向互通、即时结算。
此外,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更加紧密。启动实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鄱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完善河长制、湖长制,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了覆盖省、市、县三级法院的环资审判体系,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
建言
认真摆问题积极出对策,与会人员畅所欲言
会上,政协委员们畅所欲言。
省政协常委、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研究员朱丽萌在会上发言时建议,推动南昌县改区,做大中心城区规模;推动南昌市与丰樟高互联互通,打造大南昌都市圈核心区。他说:“我建议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入手,由省政府层面明确南昌与丰樟高基础设施一体化的蓝图、具体举措与考核机制,如启动丰樟高与南昌的轻轨建设,推动轻轨与南昌城市地铁及其他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构建南昌与丰樟高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体系等,以此推动南昌与丰樟高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产业的合理分工。”
“作为省会城市,南昌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和兄弟省会城市相比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对‘大南昌都市圈建设’乃至整个江西省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极为不利。”省政协委员、华东交大交通运输与经济研究所所长查伟雄建议,大力发展高速铁路,提升南昌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加快推进昌九客运专线建设,在南昌形成客运专线“十字形”高铁主骨架。同时,规划建设好以下4条城际铁路,将南昌打造成国家级“米字形”高铁枢纽中心:规划建设南昌-抚州至福州、厦门城际铁路与海西城市群对接;规划建设南昌-奉新-修水城际铁路,延伸至岳阳、常德对接重庆、成都和延伸至咸宁对接武汉、西安;规划建设南昌-抚州-南丰-南城-广昌-宁都-瑞金城际铁路,并延伸至于都、赣州方向和梅州、河源方向;规划建设南昌-余干-万年-上饶(德兴)城际铁路,对接合福高铁,加密南昌高铁枢纽线路网。
会上,省委党校江西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晓青建议组建“大南昌都市圈”科技创新联盟。整合圈内科研力量,围绕产业链构建科技创新链。加大科研投入、打造“产学研用政金”六链融合体。此外,加快进度和加大力度,整合各地、各部门的职业教育、技工学校资源,围绕“26N”主导产业,重构“一个主导产业建立一个职业技工院校”,集聚打造共青城职业教育园、打造永修技工学校教育园,为全省培养高质量的产业工人大军。
“本次调研发现,当前南昌市存在经济总量偏小、产业支撑不足、政策条件一般、营商环境不优等问题,影响引才、聚才。”江西师大教务处处长、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钟业喜也建议,高位推动建设“人才特区”,在创业平台、成果转化、人事管理、经费使用、股权激励、住房、税收、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试点,为人才提供全方位支撑;发挥高校、科研机构、国有企业等对人才有较强吸引力的优势,支持通过特设岗位、协议工资、技术项目入股等方式放活体制,为引、留人才提供优越环境;建立人才引进限时办理和人才服务专员制度,设立“一站式”人才引进服务窗口,实行一对一“保姆式”服务,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深化实施引进人才“绿卡”制度,为持有绿卡的人才提供就医、配偶随迁、子女入学等全方位便利化服务,解决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
查伟雄还提到,应该推进“一主三副”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的建设。规划建设南昌高铁枢纽及疏解线路,确定各车站间的不同分工,实现和航空、水运及城市交通无缝对接。重点打造:以昌北国际机场为核心,结合原乐化老站和龙头港,择址建设昌北站,整合衔接机场、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等,形成公路、铁路、水运和航空一体化的昌北综合交通枢纽;以向塘国家一级铁路物流基地建设为中心,在麻丘、向塘、望城和蛟桥建设功能较为完善的物流基地。
推进“大南昌都市圈”建设20条建议
1.赋予南昌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充分放权赋能。南昌作为中心城市,较高的发展速度至关重要,甚至应该达到两位数以上。
2.开展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推动南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走在前列。支持南昌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探索将故意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支持专业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
3.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完善引才留人激励政策,建设南昌人才集聚“新高地”。构建适应都市圈定位和发展需要的人才制度,建立南昌与其他市县常态化干部人才交流机制。
4.实行省委省政府领导兼任大学校长制,人才强省首先让高校强起来。
5.发挥赣江新区先行先试优势,打造都市圈新兴产业发展高地和创新创意之都,确保两位数以上经济增速。
6.促进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破解产业“重复建设、同质竞争”难题。
7.设立都市圈产业发展基金,集中扶持特色优势产业。
8.建立利益共享和分配机制,探索共建“飞地经济”合作新模式。
9.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契机,高位推动建设“绿色通道”,引进落户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10.以轨道交通和城际铁路为抓手,将圈内各县市紧紧连在一起。针对丰樟高、奉靖永等邻近南昌的县市,推进轨道交通建设,提高通勤便利度。
11.建设现代港航体系和物流网络,逐步构建立体开放的都市圈对外运输通道。
12.支持九江发挥作为江西唯一沿江港口城市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强化对“大南昌都市圈”发展的重要支撑。
13.推进社保、医疗、教育、通讯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形成“一卡通”智慧服务管理模式,让圈内市民“身入”更“心入”。
14.深化旅游合作,建立都市圈旅游发展协同机制,推动全域旅游一体化发展。
15.通过放宽落户限制、放宽圈内非南昌户籍居民住房限购等措施,进一步提高都市圈核心区人口集聚度。
16.跳出江西看南昌,以打造“都市圈云”“都市圈数据池”等平台为抓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度参与国际竞争。
17.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加速都市圈城乡一体化进程,打造有机衔接的“样板示范区”。
18.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完善都市圈党政领导高层会商和互访制度。
19.尽快制定落实“50条”的具体配套措施,加强与国家部委沟通衔接,争取更多有利于都市圈发展的政策、平台、项目纳入国家层面统筹。
20.加强宣传推介,讲好“大南昌都市圈”故事,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支持省内各主流媒体设立专题专栏,及时跟进、深度报道都市圈发展故事,推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营造全省上下支持、参与都市圈发展的良好氛围。
文章来源:江西晨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