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青年报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医院就能预约住院?医院也能实现“陪护”?……记者从市卫健委获悉,数字化正赋能中医药。医院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为住院患者提供住院“前-中-后”全程的便捷化、智能化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让“机器跑”“信息跑”“数据跑”代替患者跑,打造有温度、有中医特色的服务。//“全院一张床”//医院一床难求?如今,这一现状正在逐步改善。医院副院长宓轶群透露,医院“管理驾驶舱”实施“全院一张床”,全院床位统一统筹管理,为急、危重症患者解决“一床难求”的难题。出入院准备中心“一站式”服务,通过便捷就医数字化转型,既满足了疫情防控的要求,又满足患者“最多跑一次”的中医药诊疗需求,让患者“四步”轻松搞定住院烦心事。为帮助患者做好准备“无遗漏”,医院会在患者入院的前一天,在手机上发送AI+短信入院指南,提醒入院时间、预交金、防疫要求、需带物品、办理地点等温馨小贴士。在医院推行出入院整合一站式服务模式后,患者入院等候时间平均缩短了2.3天,术前等待时间平均缩短1.7天,首次中药服用时间缩短1.5天。在疫情期间“非必要不陪护”的要求下,住院患者对护工的需求量直线上升,为解决护工难约、优质护工难找的问题,医院在患者办理入院登记的同时,提供护工预约服务,患者可查看“护工信息库”,其中包含护工的工作年限、擅长项目和工作资质等信息,选择自己“心仪”的护工。疫情期间,患者需持有核酸检测结果才可以进入病区,对一些急需手术的病人来说,希望可以尽早接受检查和治疗。医院将住院的检查检验的医嘱前置,入院前可以完成抽血、B超、心电、CT等必要的检查检验项目,缩短了患者的在院时间和术前等待时间。//医患云客厅//74岁的虞老伯因中风在医院康复科进行住院治疗,因为疫情,工作忙碌的女儿无法陪护父亲,一直担心父亲的治疗情况。医院推出“医患云客厅”服务,借助线上视频语音通话及视频功能,实现患者、家属与医生、护士的在线视频“面对面”交流,因疫情不能陪护的家属也可以更方便地与医生沟通治疗方案和需要家属配合的事项,并可以全方位了解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状况。在医院出入院中心,一面高颜值的“云镜”——微型中医四诊仪是病人们的最爱。人工智能技术和数据支撑的它,能在线采集患者的面象、舌象,进行AI智能识别,对患者进行体质辨识后出具一份体质检测报告,包括穴位、功法、药膳、茶饮等方面的健康建议,帮助患者做好健康“自我调节”。为了更好发挥中医药在快速康复中的作用,加速患者康复,根据医生开具的中草药和中医非药物疗法医嘱,出入院中心的护理人员第一时间为患者开展耳穴贴压、穴位敷贴、手指点穴、香佩疗法等中医传统治疗,同时在住院当日就可以服用到中药汤剂,较之前提早了1-2天。同时,医院将中医药服务延伸到患者家中。住院患者在办理出院时,可以直接到药房窗口领取接下来需要服用的中药,医院“在线复诊”功能,坐在家中用手机操作在线问诊开药、中草药快递上门。医院还提供AI中医随访服务,以电话咨询的方式向患者发送对应单病种的中医康复、养生、药膳、穴位等相关知识,并进行满意度调查,复诊预约等。//人脸认证防黄牛//医院,针对在传统的就医挂号过程中,长期存在的挂号难、候诊时间长、就诊时间短、知名专家资源稀缺等就诊难题问题,医院首创名中医团队预约功能——采用层级管理,逐级推荐的方式,对病人的就诊需求进行精准引流,帮助就诊病人迅速在整个名中医团队中精准找到适合的医生。另外,对于一些特别热门抢手的医生,医院也通过实名认证环节,采取人脸认证技术,有效防止黄牛的违法倒号行为,切实保障了患者的合法权益,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出现。比方说在线上进行预约挂号时,就诊人需先通过人脸识别来确认身份完成实名审核,再进行预约操作;就诊时,就诊人需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刷脸的验证操作,核实身份信息后方可成功就诊。记者看到,医院积极发挥5G技术的特点优势,建设云端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融入静态知识库和动态知识库,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形成一套基于医院中医知识库的人工智能临床辅助决策平台。通过和预问诊平台的结合,不仅实现患者的舌象、面象、脉象等信息数据的数字化采集和传输,而且能结合知识库给医生提供多途径、全方位的诊前、诊中、诊后一体化方案,实现智能诊疗。数字赋能,“优质中医”的边界与辐射还在不断延展。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指导下,上海中医药大学正牵头建设“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数字中医药创新中心,其中“上海国医云”项目就是最新的重磅工程,将主打建设三大中心——中医大数据中心、中医互联网医学中心、中医药展示中心,依托市卫健委健康档案数据库以及上海医院自有的医学病例数据,构建全球一流的中医药大数据中心,赋能智能问诊、科研与教学。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顾金华编辑:梁文静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