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新基建”的概念首次被官方提出,包括了依托于5G网络、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型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年初,受到疫情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放缓,在此背景下,“新基建”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再次被提及,发改委明确了“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这既包括数据经济底层基础,又涵盖了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与改造。
“新基建”为我国经济带来数字化变革,各行各业均能从中获得快速发展的机遇,医疗行业也可以在“新基建”中走出一条新道路。在后疫情时代,与新基建、信息化融合的医药行业,不容小觑。
内需中的刚需
一直以来,医药行业都被认为是“内需中的刚需”代表。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历程,医疗需求不会消失。
加上人口老龄化加速、更多的人有医疗服务升级需求,医疗保健相关支出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的占比也越来越高,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空间还很大。
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医疗保健支出的占比
为什么医疗领域要进行“新基建”
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水平较低,在制度、硬件、人才等方面均存在不足,年疫情的影响更是将医疗卫生体系中的短板暴露,此前医改中未被重视的问题也被体现出来。医疗卫生资源的紧缺不仅会造成对疫情遏制能力的降低,同时也对经济造成了重创,我国的GDP增长也在第一季度陷入了负数。
社会各界都认识到医疗系统性风险对经济、金融、社会造成的冲击远高于想象,因此防范医疗系统性风险、满足医护病患的最本质需求成为了当前的建设重点方向。在这种趋势下单纯地引入先进设备已经无法满足医疗卫生体系快速发展的需求,需要通过采用“新基建”的方式,传统基建与新兴技术结合,满足医疗卫生体系快速发展的需求。
我国医疗资源现状
1.医疗资源概况——投入严重不足,地区差异明显
我国医疗卫生支出体量在不断增加,年,我国人均医疗卫生支出费用已超过4,元,但同期美国、英国人均医疗卫生支出费用分别突破了10,美元和4,美元,远高于我国水平。同时,在医疗卫生支出占GDP比例方面,美国的支出比重常年保持在16%以上,但我国支出比重于近年才突破6%。因此,较发达国家来说,我国人均医疗卫生支出严重不足。
我国当前医疗资源还受到经济发展差异因素制约,医院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医疗资源配置的结构性矛盾。
在医院层级上,医院在医院,也聚集着我国多数的优质医疗资源。同时,医院集中于东部地区,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对中西部地区的医疗资源产生了虹吸效应,制约了分级诊疗和全民医疗均等化的推进。
在发展区域上,地域与城乡之间存在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年东、中、西部城市区域分别有卫生技术人员(按每千人配置计算,下同)11.5、10.7和10.0人。而农村地区分别是5.1、4.1和4.8人。医疗人力资源的配置不仅在地域上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在城乡之间的分配矛盾仍继续存在。
2.ICU——基础薄弱,静待发展
我国ICU建设起步较晚,直到年,我国才拥有了现代意义的ICU病床;年,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真正意义上将ICU的发展带入正轨。
较高的资金要求及人员要求使我国ICU建设进度较慢。一方面,床位占比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根据调查报告显示,美国、德国、意大利每十万人拥有的ICU床位数分别达到了34.7张、29.2张、12.5张,而我国仅为3.6张,处于较低水平。从床位配置来看,我国ICU医院总床位的比例不足2%,相比之下美国为15%左右。另一方面,我国ICU医师人数与床位数比约为0.6:1,护士人数与床位数比约2:1,低于《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的最低标准。
医疗“新基建”要做什么
本次疫情中,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的短板被暴露出来,在此之际,“新基建”的提出是医疗卫生体系发展的机遇,应当采用“基建+科技”的双轮驱动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从制度与投入上补足公共卫生建设与基本医疗服务的短板。在制度上,需要建立完善的疾控体系、疫情发布机制、居民医保补助等;在投入上,需要更新换代医疗设备、扩增ICU床位、加强高等级实验室、医疗废弃物处理等设施的建设。
5G、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逐渐成熟为医疗信息化、医院、在线问诊等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基础,此次疫情中,医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也对疫情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未来更多的投资将进入医疗领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基建
医疗基础医院救治能力、完善疾病防控体系、建立医疗物资储备机制等,从基础设施层面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我国医疗固定资产投资自8年以来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此次疫情所暴露出的医疗基础设施短板更是加速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截至今年3月,医院类PPP项目数量约个,金额约亿元,一改年末的下降趋势。
5月9日,工信部组织召开推动高端医疗装备创新发展视频会议,再次指出要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加之医保控费、按病付费等体制改革使医疗机构在医疗设备性价比权衡上放入更多精力。因此,医疗设备的国产化替代将伴随医疗基础设施的大力推进而不断实现。
2.科技
科技与医疗的结合可以为传统医疗卫生体系赋能,提高诊疗效率,并帮助医疗系统突破地域、时间的限制,实现全新功能,主要包括医疗信息化、互联网医疗、人工智能+医疗等领域。
医疗信息化是医疗产业新业态的基础,医院端、患者端、医药端、医生端四个方面的信息化,以信息基础软硬件为基础,实现医疗信息的电子化的记录与流通,在提高诊疗质量与效率的同时,通过大数据、云计算、5G通信等技术,实现对医疗数据的综合利用,帮助我国医疗体系步入医院、远程诊疗等阶段。
医疗信医院管理信息化(HIS)、医院临床医疗管理信息化(CIS)和区域医疗卫生服务(GMIS)三个阶段。
以最核心的电子病历系统为例,全国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平均水平为二级,仅能够实现医疗信息部门内部交换,在此背景下政策力度不断加强。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受到政府部门的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