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医药信息 >> 疾病概述 >> 正文 >> 正文

把内部控制融入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发现

来源:医药信息 时间:2023/3/20

前言

医保制度改革和全民参加合作医疗保险等改革打破了之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收自支、以药养医的局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以前的医疗服务逐步向卫生、健康、保健过渡转型。在这种医改背景下,旧的内部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因此,必须规范基层医疗机构的内控管理,提高内部控制的水平,建立起健全的、能够有效监督机构实际运行中的每个环节、每个部门的业务活动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日常业务活动能够有效、有序进行。

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概述

1.1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1)内部环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政府会计制度及国家相关法规政策要求,结合自身条件和医疗服务特点进行机构设置以及责权分配。有条件设立内审机构的单位,应保证内审机构、人员及内审工作的独立性。通过优化人力资源政策,加强医疗机构文化建设,提倡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爱岗敬业、以院为家的团队精神。在内部环境的建设中,单位负责人及中层以上领导应该在文化建设方面发挥带头作用。

(2)风险评估。及时识别日常医疗、保健服务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判别甄选,确定相应的应对方法。

(3)控制活动。收支及采购业务设立预算。不相容职务或岗位采取分离或替代措施。审批事项必须设立一定的程序,不能简单地一刀切,或者主管领导的“一支笔”,必须严格依据政府会计制度及内控有关原则加强会计系统及财产保护的控制。

(4)信息与沟通。通过及时、准确、筛选、整合收集主管部门、医保、社保、以及病患等内外部信息,按照层级、重要程度、相关性等在各有关方面传递,还应该设立举报投诉以及举报人保护等制度,确保信息在医疗机构内外部能及时有效沟通。

(5)内部监督。通过设立日常监督为主,专项监督补充的内部监督体系,监督结果形成书面报告,以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1.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维护国有资产安全。随着国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级财政部门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也越来越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经从原来的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向以政府拨款为主、自己创收为辅的公立型卫生机构转型。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切合实际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才能保证用好国家拨付的每一分钱,医院的经济活动合法且合规,资产购置、使用合理有效,促进廉政建设,有效防止腐败。

(2)有助于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保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第一道、也是最基础的防线。从婴幼儿疫苗接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建档到跟踪随访等这些基础工作都是基层医疗机构现如今的重要工作任务,关系到国计民生。建立健全、配套的内部控制体系能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有效安排、调配工作人员,协调日常门诊工作和防疫任务有序开展。有效使用防疫物资,减少浪费毁损,提高机构服务水平。

(3)有助于提升内部管理能力。设立有效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支出有预算,建立重大支出联签制度,规定支出业务审批权限。门诊收费业务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