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5月7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据悉,本规划根据《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充分对接国家、广东省相关上位规划和广州市其他关联规划,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广州市市场监管的战略方向,明确市场监管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广州市市场监管工作的行动纲领。
规划提到,到年,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权责明确、公平公正、透明高效、法治保障、监管有力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分工明确、沟通顺畅、齐抓共管、合作互补的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形成企业诚信守法、公平竞争,消费者自主选择、理性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市场环境,打造日常监管、风险管理、信用监管、部门协同和社会共治有机结合的“五位一体”市场监管格局。
通知内容详见以下:
穗府办〔〕8号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十四五”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市场监管局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年4月18日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十四五”规划
目录
一、规划背景
(一)“十三五”时期市场监管工作取得显著成就
(二)“十四五”时期市场监管工作面临的形势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工作原则
(三)主要目标
三、重点任务
(一)构建优质便捷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二)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体系
(三)构建多元共治的市场治理体系
(四)构建严密规范的安全监管体系
(五)构建成熟完备的质量发展体系
(六)构建科学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体系
(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监管合作和国际市场监管交流
(八)健全市场监管体制机制
(九)加强市场监管支撑条件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二)明确责任分工
(三)加强资金保障
(四)加强实施管理
(五)加强宣传发动
“十四五”时期(—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广东省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第一个五年,是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1,提升城市发展位势的关键阶段。
加强和改善市场监管,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方向,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为系统绘就市场监管发展蓝图,全面推进广州市市场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营造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广州市高质量发展,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根据《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充分对接国家、广东省相关上位规划和广州市其他关联规划,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广州市市场监管的战略方向,明确市场监管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广州市市场监管工作的行动纲领。
一、规划背景
(一)“十三五”时期市场监管工作取得显著成就。
“十三五”期间,广州市市场监管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家的决策部署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广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稳中求进、稳中求新,推进市场监管领域职能大融合、改革大提速、监管大提效、服务大提质、能力大提升,营造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广州市市场监管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商事制度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十三五”期间,广州市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深化拓展。实施“先照后证”2改革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3登记制度改革,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和企业名称、经营范围、住所(经营场所)自主承诺申报,推行商事登记与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证照联办,推动“证照分离”4改革试点全覆盖,试点商事登记确认制5,市场活力极大释放。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标准,推行开办企业“一网通办、一窗通取”模式,首创开办企业5G智慧导办服务,实现一表申报、零费用、最快0.5天办结,登记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5年来,广州市新登记市场主体.91万户,期末实有.67万户,较年末增长1.03倍,其中企业增长2.01倍。每千人拥有企业达84户6。广州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获年国务院督查激励;在年度广东省开办企业便利度评估中,广州市排名第一;“人工智能+机器人”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改革入选国家博物馆“伟大的变革——改革开放40周年成果展”,被评为全国首届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优秀案例;“越秀区实现企业开办最快一天”获年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商事制度改革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广州市获评年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竞争环境更趋规范。强化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引进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实现市、区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内部审查机制%全覆盖,依托法治政府建设考核体系构建广州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考评机制。发挥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优势,反垄断调查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深入推进,价格、传销、广告、打击侵权假冒等执法工作全面加强,网络市场监管扎实推进,电商平台交易行为得到有力规范,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成效突出,守法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持续好转。5年来,共立案查处各类案件4.36万件。广州市专利行政执法考核连续3年排名全国第一。广州市市场监管局被评为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反不正当竞争执法重点行动表现突出单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市场安全明显改善。全面落实食品药品“四个最严”7要求,广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广州市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清单》,食品安全责任体系进一步压实。广州市99%的食品生产企业纳入全过程动态监管平台,“互联网+区块链”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监管平台覆盖至多个农贸市场,广州市家学校食堂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全覆盖,餐饮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率达98%以上。年完成食品抽检8.2万批次、实物质量合格率达98.41%;完成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批次、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99.36%,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建立,重大食品安全风险得到控制,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食品安全考核连续多年获评广东省A级。强化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安全监管,全覆盖加强生产经营质量体系监督管理,健全风险防控机制,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抽检合格率保持稳定,不良反应(事件)监测报告分别达到每年份/百万人口、份/百万人口、50份/百万人口,广州市未发生重大药品安全事件,药品安全考核获评年度广东省A级。特种设备安全风险防控不断加强,年均排查特种设备隐患3万余宗,跟踪处理率达%,电梯应急救援处置能力保持全国领先,全国首创“电梯安全事务社区治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托管管家”模式,广州市未发生较大以上特种设备事故和重大社会影响事件。完善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推进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和“问诊治病”工作。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完成、、、、热线和信息化平台整合,5年来,处理消费者投诉举报万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5.63亿元,消费者权益得到保障,对打造多点支撑的消费增长格局、发挥消费基础作用作出贡献。
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在优势新兴产业领域率先开展产品质量国际比对提升行动,联合香港品质保证局打造“湾区制造”质量品牌,“广州经验”在全国推广。自年起广州市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5%以上,广州市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授予首批“全球定制之都”,成为首批“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政产学研检用’六方联合打造‘广州定制’国际知名品牌”入选第二届全国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优秀案例,质量监管考核连续5年获评广东省A级,质量监管获年国务院督查激励。3家企业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8家企业获广东省政府质量奖,18家企业获广州市长质量奖,企业质量品牌意识和质量管理能力不断提升。推进标准化战略,截至年底,广州市制订国际标准89项、国家标准项、行业标准项、地方标准项、团体标准项、企业标准项,数量居广东省前列,标准化融入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先进制造、公共服务、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取得较好成效。完善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能力,有效期内认证证书6.73万张,完成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广州)建设,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服务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筹建,产业计量实现零的突破,广州市拥有35家国家质检中心、74家省级授权质检站,均居广东省第一。
知识产权强市战略稳步推进。“十三五”期间,广州市在获评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全国版权示范城市”的基础上,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是全国唯一经国务院批准的知识产权改革试验田,改革经验入选全国第一批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和典型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位居全国前列。39个部门共同签署《关于对知识产权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及其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初步建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司法、行政、仲裁、人民调解有机衔接、相融互补的多元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稳步提高。截至年底,广州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7.1万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8.1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4倍。广州市拥有注册商标.4万件,中国驰名商标件。家企业实施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明显增强。组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十三五”期间,实现专利权质押融资亿元,商标质押融资6.7亿元。发行全国首支纯专利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推出知识产权保险产品18类,落户全国首单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成功举办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广州市开发区获批建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越秀区、天河区获批建设省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试验区。广州市拥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多家,全国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10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3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华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3家。
市场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有重大成果。年1月,广州市按照“4+2”模式,全面整合原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州市知识产权局以及广州市发展改革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执法、广州市商务委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执法等部门职责,组建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建立起统一的市场监管体制,实现分段、分领域监管向统一、综合监管的转变,市场监管事业进入新时期。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动执法重心下移,综合执法效能有效提升。“十三五”期间,完善市场监管法规体系出台地方性法规规章7部,市级权力事项整体精简58%,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权责清单管理制,依法行政、公正执法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试点,建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初步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率先出台《广州市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处罚免强制清单》,建立监管纠错容错机制。广州市入选年全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市场监管”指标获评全国标杆,其中“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主要内容。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在年、年广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考核中均获第一,“构建以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为核心的智慧型监管新机制”获评年广州市“诚信兴商,信用智创”活动政府类十大创新案例。
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州市市场监管部门扛起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市场和环境整治组、市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牵头职责,突出管控重点,强化农贸市场监管,实施“人员、产品、环境”核酸检测全覆盖,织牢农贸市场疫情防控安全网;严禁非法野生动物交易,严打哄抬价格、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严查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严格防疫用品认证监管,全面稳定市场秩序;做好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应急备案工作,推进防疫物资应急生产、企业快速转产扩能;发挥零售药店前沿“哨点”预警监测作用,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源头控制;严把进口冷链食品“相对集中、驻场监管、电子溯源、每件必检、件件消毒、合格出库”六道关口,强化进口冷链食品全链条监管;出台支持复工复产20条、做好“六稳”“六保”(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30条等系列措施,千方百计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有力支撑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二)“十四五”时期市场监管工作面临的形势。
1.从国际看,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深度调整,全球经贸规制调整将前所未有。
新机遇:一是开放型经济新趋势为构建与国际经贸规则对接的市场监管制度带来新契机。“十四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迫切需要我国市场监管体系与国际规则接轨,对标最优、最先进,构建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监管运行规则和制度体系,营造现代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二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对市场监管体系与时俱进提出新要求。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数字时代加速到来,网络经济、分享经济、众创空间、线上线下互动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颠覆许多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和消费模式,推动“十四五”时期市场监管模式与体制机制创新。
新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全球经济贸易规则调整进一步加剧,势必对我国市场体系建设和营商环境改善带来明显挑战。
2.从国内看,“十三五”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开端,但新冠肺炎疫情对市场环境和市场监管冲击仍然严峻,同时中长期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亟待破解。
新机遇:一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市场监管现代化建设带来新发展。市场监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市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时期,推动市场监管现代化,需要以更大的改革勇气从理念、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根本性转变。二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建设高质量的市场监管体系提供新动力。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改变政府主导的传统粗放的增长模式,关键在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激发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高质量发展亟需以市场内在动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三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为新时代市场监管提供新空间。无论是国内大循环还是国内国际双循环,都离不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而且双循环以内需为主体,会逐步消除区域间的障碍,解决法律法规、监管、交通、物流、社保等一系列问题,厘清市场的边界,进一步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升级。“十四五”时期消费在支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为突出,供给质量和消费环境需要更加适应消费升级的要求。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要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把握市场规律,提升监管效能,进一步发挥市场监管在消除生产要素流动障碍、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提升供给体系对需求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中的重要作用,为现代经济体系和高标准市场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新挑战:一是我国仍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二是疫情全球蔓延使得国内经济特别是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受到冲击,消费、投资、出口受到影响,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部分领域风险隐患有所积聚,重点领域改革仍需加力。
3.从广州市看,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在广东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中勇当排头兵,成为广州市发展主基调,“十四五”时期广州市场监管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
新机遇:“双区”建设、“双城”联动8及“四个出新出彩”行动为市场监管现代化拓展了发展新空间。广州市面临国家大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以及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广东省委、省政府以支持深圳同等力度支持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重大战略叠加的机遇,如何以“双区”建设、“双城”联动为引领,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和支撑力,为广州市市场监管工作带来新的思考空间。
新挑战:广州市作为全国超大型城市之一,长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监管压力。由于改革开放较早,历史遗留问题如城中村内市场监管难、假冒伪劣禁绝难等长期存在;随着商品和服务的快速迭代,市场主体迅猛增长,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使得传统监管模式失效,监管效能亟需提升;市场监管“放管服”改革仍有提升的空间,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还需加强;市场领域安全风险隐患防控任务十分艰巨,消费维权等工作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还有差距;高质量发展动力还不够强劲,质量、标准、品牌、知识产权战略耦合度有待增强,质量基础设施有待夯实;市场监管体制机制需持续优化,高素质专业化市场监管队伍建设仍需强化,等等。面对市场监管难以适应市场主体扩量提质的要求、难以建立符合现代政府治理要求的新型市场监管模式等挑战,广州亟需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市场监管新路径。
综上研判,在全球经济格局加速重塑和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关键时期,广州市在“十四五”时期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是贯彻党的十九届系列全会精神,落实国家、广东省、广州市“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的重要举措,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增强发展新动能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迫切需要,是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的迫切需要,是广州市勇当广东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排头兵,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要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增创新优势,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乘势而上开创广州市市场监管事业发展新局面。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双区”建设、“双城”联动为战略引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构建优质便捷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体系、多元共治的市场治理体系、严密规范的安全监管体系、成熟完备的质量发展体系、科学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体系,探索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市场监管新路径,加快推进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促进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至上。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市场监管事业发展全方面全过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和广东省、广州市各项工作要求在广州市场监管部门得到坚决贯彻落实,为推进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市场监管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激发活力、多元共治。围绕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还权于企业,还权于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共享共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强化行业和社会组织自律功能,强化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实现社会各方共同治理。
坚持规范公正、依法监管。实施清单管理制度,通过权力清单明确市场监管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通过责任清单明确市场监管部门“法定职责必须为”,通过负面清单明确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坚持依法依规实施公平公正监管,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市场监管职能,推进市场监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
坚持系统集成、深度融合。坚持“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理念,增强系统观念,发挥综合优势,充分运用市场、行政、法律、技术、标准、信用、社会参与等各种手段丰富监管工具,更加注重融合创新、协同发力,打造一批带有集成性的项目、载体和抓手,形成和放大业务模块的叠加效应和联合效应,构建系统完备、综合集成、协同高效的市场监管职能体系。
坚持科技赋能、精准高效。充分借助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围绕“大数据慧治、大信用共管、新业态惠民”理念,深入推进信用监管、智慧监管、新业态监管,实现被动监管向主动监管转变、治标向治本转变、事后治理向事前防范转变,努力构建市场监管长效治本机制。
(三)主要目标。
到年,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权责明确、公平公正、透明高效、法治保障、监管有力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分工明确、沟通顺畅、齐抓共管、合作互补的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形成企业诚信守法、公平竞争,消费者自主选择、理性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市场环境,打造日常监管、风险管理、信用监管、部门协同和社会共治有机结合的“五位一体”市场监管格局。
市场准入环境更加宽松便捷。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平统一、开放透明的市场准入规则基本形成。各种行政审批大幅减少,商事登记前置、后置审批事项大幅减少。企业开办时间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微观主体活力和创造力持续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不断改善,市场主体蓬勃发展,进一步推进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到年,广州市市场主体总量达万户以上。
市场竞争环境更加公平有序。竞争政策基础地位进一步强化,竞争执法成效显著,侵权假冒、地方保护、行业壁垒、企业垄断得到有效治理,平台经济规范发展,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机制基本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逐步形成。
市场安全底线更加牢固。市场监管安全治理体系基本建立,确保不发生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源发性事件,不发生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重特大安全事故。消费维权体系和机制不断健全,商品和服务消费的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消费者满意度持续提高,市场消费环境更加安全放心。到年,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98%;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质量评价性抽检总体合格率分别不低于98%、96%、95%,各环节各类别抽验总量达到每年批次,对广州市本地药品生产企业质量抽检达%覆盖,本地产国家基本药物抽检达%覆盖;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报告分别不低于份/百万人、份/百万人、70份/百万人。“十四五”期间,特种设备严重隐患治理率达%。
质量供给更加有效。市场导向、计量支撑、标准引领、质量为本、品牌保障的质量强市体系进一步健全,全民质量意识显著增强,质量管理能力普遍提升,质量安全得到有力保障,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总体水平持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质量发展成果全社会共享,基本形成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和高品质生活的发展格局。到年,力争广州市获得中国质量奖及提名奖的企业或组织达6家,获得广东省政府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达11家;力争广州市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达2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超过项,建成3—4个国家级、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质检中心达37—38个,省级授权质检站达76个;有效期内认证证书达7万张,其中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达1张。
知识产权新动源作用更加显著。引领型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取得决定性重大成就,知识产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上新水平,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效果大幅度增强,质量和运用效益显著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更加便捷。到年,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9达30件,新增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0件;有效注册商标数量、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数量、地理标志商标数量、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数量、中国专利奖和广东专利奖获奖数量保持稳步增长;新增一批国家和省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贯标认证企事业单位;广州市建设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15个以上,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达3家以上。“十四五”期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年均增长率达6%以上。
市场监管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统一、规范、共享的市场监管信息平台逐步建立,科学、依法、高效的市场监管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信用监管、智慧监管、新业态监管以及多元共治等新型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建立起与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
三、重点任务
(一)构建优质便捷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促进市场主体发展,既是高标准建设市场体系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宏观政策取向。要把畅通市场准入作为激发市场活力的首要环节,坚持“对标+创标”,围绕世界银行评价,加大制度创新,积极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打造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广州样本”和全球企业投资、国际人才汇聚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
1.健全准入制度。
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清单以外的领域,各类市场主体均可以依法平等进入。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严格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健全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相适应的审批机制、信息共享机制、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社会信用体系和激励奖惩机制。争取国家支持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
深化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制度改革。总结商事登记确认制经验做法,全面推进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扩大试点范围,推动出台广州市商事登记确认制实施办法,完善配套监管和退出制度。全面推行企业名称、经营范围、住所、公司章程等登记事项自主申报,推广小微企业集群登记模式。完善企业名称纠正制度和争议简易处理制度,提升名称自主申报智能化水平。深化个体工商户豁免登记改革试点。
深化开办企业便利化改革。完善企业开办“一表申请、一网通办、一窗通取”流程,进一步深化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全面推行“照、章、税、保、金、银”10全流程0.5天办结。拓展优化一网通平台功能,推动审批流程再造,优化数据对接方式,加快整合各类信息和数据资源,实现无介质一网联发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电子发票,不断提升5G智能导办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互联网+行政许可登记”水平。大力推进“区块链+电子证照”运用,实现电子证照跨区域、跨部门共享认证。大力推进“跨省通办”,统筹推进企业变更登记便利化改革。
推进产品准入制度改革。优化工业产品生产、流通领域办理的行政许可、认证、检验检测等管理措施。承接国家、广东省下放的重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深入推进食品(含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和经营许可制度改革,扩大食品生产、经营承诺制范围。优化食品许可审批流程,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及运用。深入推进药品及医疗器械审批改革,优化药品零售经营许可流程,实现“合并受理、合并检查、分别审批、合并发证”。
2.改革涉企许可制度。
深入推进涉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统筹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持续推进“照后减证”11,全面实施涉企经营许可清单管理制度,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清单以外不得违法限制市场主体开展经营。优化审批流程,加快行政审批条件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清理和取消不合理的前置审批条件。探索开展“一业一证”12改革。
建立以告知承诺为主的市场主体准营管理模式。分类推进审批事项改革,梳理行政许可事项,压缩许可审批时限80%以上。广泛推行涉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提升市场主体准营透明度和可预期性。符合许可经营条件并作出依法承担有关责任承诺的,可申领相关许可证件并依法开展经营。
开展“一照通行”涉企审批服务改革。推进“证照联办”改革,建立广州市统一的“证照联办”审批系统,通过营业执照和“e证通”归集许可信息,实现“一照通行”。选取条件相对成熟的区为试点单位,逐步推行全流程智能网上联办联审,最终实现全区域、全事项覆盖。加强涉企经营信息归集共享,优化以营业执照为载体的许可信息查询和校验服务,实现“一照通行”。加强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的衔接,建立联动信息管理和公示平台,确保改革走实走稳。
3.完善退出制度。
深化注销便利化改革。推进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落实企业注销主体责任,简化企业注销程序和材料,畅通企业主动退出渠道。深化简易注销登记改革,拓展简易注销登记适用范围,实施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登记,建立容错机制,优化平台功能流程。强化司法清算与注销登记相衔接,规范强制清算、破产清算后的注销登记程序。配合相关部门探索建立破产重整企业恢复营业的配套制度,加强对破产重整企业信用修复的支持。完善企业强制退出制度,推进司法处置国有“僵尸”企业,推动“僵尸”企业吊销出清,规范企业吊销条件、简化调查取证程序,试点实行企业休眠制度、强制注销制度。
优化企业注销服务。推行税务注销分类处理,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清税证明免办服务和简易注销程序。推行清税承诺制度,优化清税证明即办服务,简化税务注销办理资料和流程,提高清税速度。完善注销“一网服务”平台功能,推行市场监管、税务、社保、商务、公安、银行等部门信息共享,加强跨部门业务协同,实现一般企业注销“一事一网一窗”办理。
(二)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体系。
以统一市场、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导向,规范市场秩序,夯实高标准市场体系制度基础,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在使用要素、享受支持政策、参与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等方面获得平等待遇,为实现国内大循环提供统一大市场。
1.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完善公平竞争审查抽查、考核、公示制度,建立健全第三方审查和评估机制,推进公平竞争审查集中抽查常态化,强化公平竞争审查的刚性约束。统筹做好增量审查和存量清理,提高增量政策自我审查的质量和效率,逐步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存量政策。建立违反公平竞争问题线索的反映和举报绿色通道。建立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机制,推动产业政策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同时,健全政企沟通机制,建立暖企服务通道,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2.强化竞争执法。
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和反垄断工作。建立健全反不正当竞争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协调和执法联动,处理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重大问题,依法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工作。建立健全线索排查分析、线上证据固化、线下核查处置的反不正当竞争网络监测机制,强化互联网竞争行为监测。集中优势执法力量,加强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行为和特定时段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查办公布一批有重大震慑力的典型案件。全面加强应急物资、保健市场、医疗美容、房地产等领域的监管,重点查处仿冒混淆、虚假宣传、商业贿赂、不正当有奖销售、商业诋毁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加强商业秘密保护。建立健全商业秘密保护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行政、司法协调联动机制,畅通信息共享渠道。加强对行业龙头企业、驰名商标、有影响的字号与科技、数据密集型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执法,查处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等手段实施的侵犯商业秘密案件。探索建设商业秘密保护基地,在科技、数据密集型企业较多的产业园区建立商业秘密保护联系点,指导企业创建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点,构建立体式商业秘密保护工作机制。加大商业秘密保护宣传,提高企业商业秘密自我保护意识,建立和完善商业秘密保护内部管理制度,营造保护商业秘密的良好氛围。
打击传销和规范直销。强化传销综合治理,加强对查处传销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部门执法联动,建立健全打击传销协作机制、信息技术监控机制、群防群控机制,推动打击传销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加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传销易聚地的监管,加大对聚集型传销、网络传销等社会影响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大要案件的监测查处。积极开展传销防范宣传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市场活动,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无传销网络平台”,建立健全传销预防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规范直销行业发展,推进直销监管数字化建设,强化直销企业产品质量、销售宣传、合规经营等重点监管。加强对直销企业、直销员及直销企业经销商、合作方、关联方的监管,建立直销企业自律约谈机制,严格落实直销企业对关联主体经营规范的主体责任。
打击侵权假冒。加大打击侵权假冒力度,严厉打击涉及服装鞋帽、妇幼用品、老年用品、家用电器、消费类电子产品、汽车配件、车用汽柴油等制售假冒伪劣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防疫用品、消毒产品和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整治经营使用医疗器械违法违规行为,规范互联网销售化妆品行为,治理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严厉打击涉及各类食品安全的假冒伪劣违法犯罪行为,持续开展重点地区、城乡结合部食品安全问题专项打击行动。探索建立重点产品追溯制度,强化线索发现、源头追溯、属地查处、联合监管等工作机制,对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流通、销售形成全链条打击,查办一批有重大震慑力的侵权假冒案件。
3.加强价格监管。
加强重点领域价格监管。加强重点时段和重要商品及服务的价格监管,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