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区”建设两周年之际,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累结硕果。9月14日,在“两区”建设两周年新闻发布会上,市药监局副局长屈浩鹏表示,在第一个全产业链开放实施方案《北京市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实施方案》指引下,目前已完成38项措施,完成率达到76%。其中,昌平区表现颇为亮眼。在北京市级政策的推动下,昌平区生命科学园区搭建了一系列创新服务平台,不仅加速了科研项目的孵化转化,也成为了北京“两区”建设的重要支撑。
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
“北京市积极发挥首都资源优势,率先在全国范围内突破现有审批和管理方式,打开行业开放大门。通过先行先试,推动多项具有全国首创和示范性的措施落地。”屈浩鹏介绍说。
具体来看,围绕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大兴区持续推动生物医药基地创新药品和医疗器械等创新产品临床应用;针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示范区,出台具体意见措施,对现有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临空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产业升级。
海淀区围绕疫苗、细胞基因治疗、高端医疗器械等重点方向,推动医药健康底层技术布局,通过设立生物医药基金,发布“揭榜挂帅”、领军企业采购等改革措施,持续加大对重点项目支持与落地服务。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强产业生态培育和创新要素供给,率先搭建“概念验证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样中心-中试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全环节服务体系,目前已聚集各类生物医药企业余家,形成涵盖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产业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
此外,在中医药领域,国际服务平台也进一步扩大。北京市成为国家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我市列入商务部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企业监测统计平台的16家重点企业,年以来累计收入近万美元。连续十年举办服贸会中医药主题(专题活动),签署合作协议90项,签约额37.6亿元人民币。
创新研发专业服务平台现身
在众多区域中,昌平区在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方面的表现颇为亮眼。
“目前发布实施的北京市首个自贸组团医药健康产业促进政策,结合昌平实际和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规律,配备2.5亿元专项资金,为企业提供研发、临床、转化全生命周期政策支持。”昌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杨仁全介绍说。
在政策支持下,昌平生命科学园吸引了一批企业入驻,成为创新研发的专业服务平台,为创新医药成果转化助力,为医药研发保驾护航。
北京荷塘生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荷塘生华”)运营的清华工研院细胞与基因治疗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清华工研院创新中心”),是入驻昌平的国际化专业运营团队。
在荷塘生华战略和信息总监郝国舜看来,“‘两区’建设中着重强调了专业的公共服务平台重要性。CDMO生产平台是促进创新生物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在我们提供研发与CDMO的服务下,国内首次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申报成功mRNA疫苗”。
CDMO中文全称为合同研发生产组织,是药物研发生产的一种外包服务,为医药生产企业,特别是创新产品提供优化、注册和验证批生产以及商业化定制研发生产服务。
清华工研院创新中心则包括平方米的细胞与基因治疗研发与中试平台,以及平方米的硬科技孵化器。目前,可为10家以上细胞与基因治疗科技企业提供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实验服务。预计平稳运行后年收入不低于1.5亿元。
这仅是昌平区“两区”建设的缩影。据统计,两年来,昌平区“两区”建设入库项目达到个,预计投资额超过亿元,其中自贸昌平组团市场主体超过1万家,提前完成三年发展目标。
“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服务带动下,‘两区’建设脚步将持续加速。下一步,北京生物医药专班将努力打造国家自贸试验区发展、全国生物医药产业改革开放的‘北京样板’。”屈浩鹏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方彬楠实习记者郝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