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医药信息 >> 异常症状 >> 正文 >> 正文

国家药品集采为全国降药价信息化助推

来源:医药信息 时间:2022/10/12

1月17日,第二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在上海开标。33个品种,涉及亿片(袋/支)的采购量基数,在2个小时内由家企业竞标,“一抢而空”。77家中选企业又在2小时内完成供应地区选择。

一日之内,这个涉及14亿人的国家级药品大型“团购”——全国药品带量采购工作就这样神速地在万众瞩目下完成。相较之前,此次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是严格意义上的“一次招采在全国同步实施”,完成了“4+7”地区试点扩面后的品种扩围,并邀请相关品种的全国药品厂家参加。

最终,除碳酸氢钠流标外,32个品种采购成功,覆盖了糖尿病、高血压、抗肿瘤和罕见病等治疗领域,中选价平均降幅53%,最高降幅达到93%。外资原研药平均降幅82%,有的给出了全球最低价。

继年1月17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出台,短短一年内,国家医保局推动了“4+7”试点从地区到品种的“双扩围”,再次创造了“中国速度”。

“4+7”试点及扩围超预期

年3月18日上午,医院开出了国家“4+7”试点城市集采中选药品的第一张处方——恩替卡韦,由原研药.68元/盒(7片/盒)降为17.36元/盒(28片/盒),降幅超90%,标志着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落地,进入了临床使用阶段。

随着“4+7”向全国扩面,年12月1日起,山东的张素云发现自己每天必须服用的药物波立维(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从一盒.29元降至17.81元,降幅达到了83.6%。

“每个月医药费从一千四五降到四五百块钱吧,还挺高兴的,还能吃得起。”

这也让张素云了解到一个新的名词——药品带量采购。正是这一政策,让多种疾病的常用治疗药物降价过半,减轻了患者的药费负担。

截至年12月底,第一批带量采购25个药品,在“4+7”试点地区平均采购执行进度为%,中选药品占同通用名药品采购量的78%;在全国扩围一个月后,据不完全统计,已完成采购6.62亿片,占总标的量69亿片的14.19%,预计节约药费支出亿元。

作为全国率先全面跟进“4+7”的省份,截止年12月31日,福建省完成约定采购量的.96%,运行7个月来节约医疗费用6.54亿元。

“4+7”试点及扩围,“降药价”远超预期,综合改革成效显著,为第二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深化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做了有效探索,具有深刻意义。

1月17日,在答记者问中,国家医保局将“4+7”试点及扩围成功的首要经验归为“带量采购,招采合一”。在传统“招采分离”的模式下,只招价格不带量、量价脱钩,企业缺乏销量预期,一些药品因没有所谓销售费用空间而导致“降价死”,难以实现药价有效回归合理水平。

从绝对价格水平看,相当一部分药品价格长期存在虚高水分,一些仿制药价格水平高于国际价格2倍以上,流通环节费用占价格中的主要部分,这也就是集中带量采购降价的主要空间。据相关部门对一百多种常用药的审计调查,药品销售价格平均为药品生产成本的17-18倍左右,生产成本只占药价极低的比例。

信息化平台支撑彰显优势

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降价过程中,信息化平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年3月15日启动到3月18日厦门率先落地“4+7”,距离《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仅57天,“厦门经验”引发行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0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