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健康”不仅可以缓解卫生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也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带来机遇。在“互联网+”背景下,中医药人需要全产业链的格局和思维。中医药全产业链上,每一个节点都有发展机遇。医疗领域具有典型的大数据特征:一是数据量巨大。二是数据类型复杂。收集这些庞大、多类别的数据,通过分析处理将其盘活,可以产生让人意想不到的价值。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面临医疗需求增长和医疗资源短缺等问题,“互联网+医疗健康”应运而生。它的出现能够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新的思路,不仅可以缓解卫生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也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带来机遇。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就促进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发展做出部署。其中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从医疗、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药品供应保障、医保结算、医学教育和科普、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推动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服务相融合。所以涵盖了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诸多方面。二是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支撑体系。从及时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快实现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建立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标准体系,医院管理和便民服务水平、提升医疗机构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有关举措。三是加强行业监管和安全保障,对强化医疗质量监管和保障数据安全作出明确规定。“互联网+医疗健康”给中医药传承发展带来挑战与机遇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行业都嗅到了其中的巨大优势,医疗行业方面表现在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多领域技术与医疗健康跨界融合、传统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形成了一种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业。新兴科技与服务模式快速渗透到包括预防、诊断、治疗在内的各个环节,给人们就医带来了重要变化。其中,诊疗模式升级换代,云计算推动诊疗方式由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变,帮助百姓建立数字健康档案,持续跟踪和了解个人健康状况。在医务人员方面,借助“云、大、物、移、智”等先进技术,居民在家中就可通过网络完成健康咨询,寻找合适的医生。利用移动APP、可穿戴设备等物联网设备进行数据的连续监测与共享,并通过数据分析诊断疾病,可将医务人员从忙碌的门诊解放出来。在患者方面,患者可在网上进行挂号、远程候诊、费用支付等,通过把部分线下转移到线上,缓解了挂号难、排队长的问题,优化了就医体验。同时,分级诊疗制度正在建立,有望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诊疗模式;家庭医生的服务使基层人民的健康得到初步保障,提升了百姓在基层医疗的获得感。我们相信随着人工智能、基因检测、虚拟现实等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将对医疗行业的服务模式进行全新定义。互联网与医疗的有效结合,不仅节约了患者求医问药的时间与金钱成本,还能够加强医生自我管理与监督,有效地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医疗健康带来了新变革,中医药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为了在时代的浪潮中全面前行,中医药行业应传承经典、发展创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互联网+环境中要有全产业链思维中医移动医疗行业发展迅速,各种APP产品如“小鹿医馆”“把把脉”等相继问世,受到用户的青睐。中医院服务的远程医疗平台建立,实现了跨地域、高效率远程会诊。中医数据云平台的建设,中医电子病历管理系统与中医健康管理平台的结合,有利于医生了解中医诊疗的全过程及后续疗效的反馈。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它为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一条捷径。比如,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通了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