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谱系障碍(简称孤独症或自闭症)是一类以社会交流障碍、狭隘的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感知觉异常为主要特征的发育性神经系统疾病。最近发表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学龄儿童的孤独症发病率为0.7%,与全球报道发病率接近。孤独症患病率高,且其症状往往伴随患者一生,是影响人口健康的重大问题之一。
《年北大医学孤独症国际论坛——社交行为与孤独症》将于年10月16日—17日以线上形式举办。“在多种场景中存在社会交往和社交互动的持续缺陷”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症状。本次会议将聚集从事孤独症和社交行为研究的神经科学、心理学和临床医学专家,从分子、环路及行为等层面解析社交行为的机理,从多维度描述孤独症患儿的社交行为特征,介绍孤独症精确诊断与治疗的前沿方法。本次会议希望通过来自不同领域专家通俗易懂的讲解碰撞出思维火花,为解析孤独症的发病机理与建立切实可行的诊疗方法提供新理论、新方向。
论坛面向广义孤独症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临床医生、有需要的孤独症患儿的家长,及生物医学方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欢迎所有感兴趣的同仁积极参与此次盛会!
主讲嘉宾:
主题报告(按姓氏字母排序)
DavidAmaral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MIND研究所所长、讲席教授
PeterMundy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育学院讲席教授
邹小兵
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教授
会议报告(按姓氏字母排序)
SarahDufek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MIND研究所临床助理教授、认证行为分析师
胡晓毅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KeithKendrick
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和技术学院教授
李俊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副研究员
李雪
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刘靖
医院儿童心理卫生中心主任、教授
LetitiaNaigles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心理科学系教授
KevinPelphery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脑研究所讲席教授
武胜昔
空军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杨莉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研究员
LarryYoung
美国埃默里大学社会神经科学转化中心主任、教授
于洛迪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特聘研究员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孤独症研究中心
北京神经科学学会
承办单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协办单位: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儿童认知
与脑功能障碍分会
会议组委会:
主席:于翔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副主席:易莉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员
张嵘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教授
秘书长:高亚北京神经科学学会专职副秘书长
会议时间:年10月16日-17日
会议形式:通过多个线上平台转播,线上参会免费。
声明:未经主办方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私自录屏或传播,如有发现,将追究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报告题目:
ALongitudinalAnalysisofAutismSpectrumDisorder:theUpsandDowns
孤独症谱系障碍纵向分析:机遇与挑战
DavidAmaral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MIND研究所所长、讲席教授
国际孤独症研究学会官方期刊AutismResearch主编
DavidAmaral,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精神病学、神经科学系和MIND研究所讲席教授。年,被任命为Beneto基金会主席和MIND研究所的创始研究主任。MIND研究所致力于研究孤独症和其他发育性神经系统疾病。Amaral教授在MIND研究所组织开展AutismPhenomeProject,致力于通过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全方面和多学科分析,确定不同类型孤独症患儿的生物医学特征。近期,他被任为孤独症脑网络(AutismBrainNet)的主任。Amaral教授曾于年和年担任国际孤独症研究学会(INSAR)主席,他自年4月担任国际孤独症研究学会官方期刊AutismResearch的主编,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报告题目:
TheEarlySocialAttentionSymptomsofAutismSpectrumDisorders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社会注意症状
PeterMundy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育学院讲席教授
国际孤独症研究学会(INSAR)主席(-)
PeterMundy,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育学院、精神病学系和MIND研究所讲席教授。-年担任国际孤独症研究学会(INSAR)主席。在过去的40年里,Mundy教授致力于研究联合注意障碍在孤独症的性质、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他的研究发现孤独症学龄前儿童在社会交流和社会认知表型中的联合注意中存在障碍,并提示其有行为和神经发育基础。他的工作对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等评估工具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例如联合注意等名词来自于Mundy博士的《早期社会交流量表》。他的工作为早期干预方法的发展,如ConnieKasari博士及合作者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开发的JASPER(联合注意、象征性游戏、互动规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Mundy教授首次报道了神经网络参与联合注意力发展的相关观察,为孤独症和典型儿童发展的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他年出版的《孤独症与联合注意:发展、神经科学和临床基础》书籍,以及年在欧洲神经科学杂志发表的综述《对典型发育和孤独症谱系障碍中联合注意和社会认知大脑系统的回顾》总结了过去20年对这一主题的研究,是对孤独症研究和理论中联合注意的认知与神经科学的首次全面分析。
报告题目:
AutismResearchattheCrossroad
走在十字路口的孤独症研究
邹小兵
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邹小兵,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在国内首创发育行为儿科学专业。在儿童孤独症(自闭症)、多动症、智力障碍以及罕见神经发育遗传病诊断治疗方面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和学术造诣、临床经验极为丰富,在广大患儿家长中以及业内有极高的声誉。长期以来致力于研发符合中国国情的儿童孤独症诊治体系,迄今成功研制婴幼儿社交问卷、儿童孤独症筛查量表、儿童孤独症诊断量表;成功研发首个我国儿童孤独症多模态人工智能诊断系统;首次提出儿童孤独症稳态失衡致病机制理论,提出儿童孤独症教育三原则;建立中国孤独症BSR干预模式;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孤独症诊断干预体系。年获宋庆龄儿科医学奖。
报告题目:
TheEarlyStartDenverModel(ESDM):ANaturalisticDevelopmentalBehavioralInterventionDesignedforYoungChildrenwithASD
早期介入丹佛模式(ESDM):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幼儿设计的自然发展行为干预措施
SarahDufek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MIND研究所临床助理教授、认证行为分析师
SarahDufek博士,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精神病学系、行为科学系、MIND研究所临床助理教授,执照心理学家、认证行为分析师。擅长评估和治疗所有年龄段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者。自年,她一直从事ASD及相关发育障碍的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基础与临床研究。Dufek博士是多种临床干预和评估方法的培训师,包括早期介入丹佛模式(ESDM)、关键反应教学法(CPRT)、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第二版(ADOS-2)和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ADI-R)。在MIND研究所,Dufek博士不仅专注于各种研究项目,还在Massie家庭诊所提供临床治疗,并为ESDM项目培训指导来自不同学科的学员。
报告题目:
SocialSkillsTrainingtoPreschoolChildrenwithASD
学龄前孤独症儿童社交技能干预研究
胡晓毅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特殊教育教学指导专委会委员,世界应用行为分析学会认证的行为分析师—博士级(BoardCertifiedBehaviorAnalyst-Doctoral)及北师大行为分析师课程项目负责人(VerifiedCourseSequenceProgramCoordinator)。积累了近十年的临床干预孤独症儿童的经验,出版孤独症方面专著、教材与译著十余本,其中外文专著两本,SSCI期刊论文三十余篇,CSSCI期刊二十余篇,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十余项,社会科研捐助基金十余项,担任AdvancesinNeurodevelopmentalDisorders期刊副主编,多本孤独症儿童教育相关的SSCI期刊编委、审稿人。
报告题目:
ImprovedSymptomsinChildrenwithAutismFollowingIntranasalOxytocinorVasopressinTreatment
报告题目:孤独症儿童在鼻喷催产素或加压素治疗后的症状改善
KeithKendrick(孔哲文)
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和技术学院教授
KeithKendrick,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和技术学院教授(年-今),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年在英国杜伦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后,曾于杜伦大学、伦敦动物学研究所、剑桥大学和剑桥Babraham研究所任职,曾任Babraham研究所认知与系统神经科学方向主任。在国际刊物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近篇,包括8篇Nature和Science论文,3篇PNAS论文。论文引用次数2万余次,58篇单篇论文引用超过次,H指数78,连续七年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年至今)。Kendrick教授在中国主要研究人类大脑如何处理社会和情感信息,致力于探究在各种精神疾病——特别是孤独症中——该系统是如何受损的。目前,他正在开展通过调节催产素和加压素系统治疗孤独症的临床研究。
报告题目:
DysfunctionofTrioGEF1InvolvesAutism-likeBehaviors
TrioGEF1功能域参与孤独症样行为
李俊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副研究员
李俊,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年获得北京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博士学位。年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孤独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易感基因筛选及功能研究,包括:通过病例——对照和以家系为基础的遗传关联研究,筛选精神疾病的易感基因;以基因修饰小鼠为动物模型,运用动物行为学、原代神经元培养胚胎电转、脑内病毒注射、电生理和光遗传学等研究方法,探索特定基因在神经发育、成熟及可塑性中的作用。从人群、动物、细胞、分子等多个层次探讨孤独症和精神分裂症神经环路发育异常的生物学基础;设计相应干预策略,寻找疾病潜在的分子靶点和治疗方法。
报告题目:
SocialSkillsTrainingforSchool-ageChildrenwithHigh-functioningAutismSpectrumDisorder
学龄期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社交技能训练
李雪
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李雪,儿童精神医学博士,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从事儿童精神医学十余年,对于儿童孤独症的诊断、评估及社交技能训练具有丰富的经验,获得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2)的科研培训师资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应用行为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副秘书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咨询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工程与辅助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青春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理事。
报告题目:
SocialInteractionDisorderinHigh-functioningASD
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社会交往障碍
刘靖
医院儿童心理卫生中心主任、教授
刘靖,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现任医院党委副书记、儿童心理卫生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三十余年,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兼任国际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及相关学科协会执委、亚洲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及相关学科协会副主席、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神经发育障碍防治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组副组长等。发表论著约百篇,作为编写组组长之一参与卫生部《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编写工作。作为主编之一,编著《中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
报告题目:
ExploringtheRolesofJointAttentioninLanguageDevelopmentinASD
探讨联合注意在ASD语言发展中的作用
LetitiaNaigles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心理科学系教授
LetitiaNaigles,康涅狄格大学心理科学教授、心理科学发展部和认知科学项目主任、全校儿童发展科学研究和招募联盟创始主任。在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学位后,曾在耶鲁大学任教10年。她年成为心理科学协会的会员,年被授予文理学院生物和生命科学的卓越研究奖,年被康涅狄格大学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分会授予职业奖。
Naigles博士对学习各种语言的儿童进行了语言习得研究,包括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汉语等。她研究了儿童何时在语言使用中表现出创造性,特别是在语言理解上的创新,以及他们在学习一种特定语言时如何处理他们的语言输入。在过去的19年里,她一直致力于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语言发展进行深入的纵向调查,该调查创新地使用了在线观察方法来评估这一人群的语言能力。她的研究结果阐明了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哪些方面是以典型方式获得的,哪些是真正受损的,从而为治疗师和家庭提供了新的治疗和干预方向。
报告题目:
DevelopingPrecisionMedicineforAutism(s)
发展针对孤独症的精准医疗
KevinPelphery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脑研究所讲席教授
KevinPelphery,弗吉尼亚大学脑研究所讲席教授,神经科学与脑发育专家。他的研究团队通过理解孤独症和相关神经发育障碍的病因,尝试在适时的发育阶段向有需求的人群提供精确的治疗方案。Pelphery教授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孤独症卓越中心—孤独症神经遗传学网络的首席研究员,曾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科学家职业发展奖、约翰—默克学者奖、微软公司突破奖,以及美国心理学会的博伊德—麦坎德勒奖等荣誉。
报告题目:
HowHomeostasisofExcitatory/InhibitorySynapsesintheAnteriorCingulateCortexRegulatesSocialBehavior
前扣带回皮层兴奋/抑制突触稳态调控社交行为的机制
武胜昔
空军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武胜昔,空军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神经生物学教研室主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主要从事孤独症等精神疾病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先后承担国科金重点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军队重大项目等12项。以通讯作者在NatNeurosci、NatCommun、JClinInvest等期刊发表论著50余篇。兼任全军生物学专委会主委、中国生理学会理事、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等。
报告题目:
UnderlyingCommonFeaturesandTherapeuticImplicationsforASDandADHD:Psycho-pathologicalDomain-basedPrecisionMedicine
ASD与ADHD:隐匿的共性特征及其治疗启示—基于精神病理学的精准医疗
杨莉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研究员
杨莉,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国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联盟副主席,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专家委员会委员等,北大六院儿童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北脑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的病因机制与精准医疗。早期使用药物遗传学方法探索ADHD的个体化治疗。近年系统开展了多基因遗传研究、认知基因组学研究,执行功能训练的疗效研究与推广。目前聚焦认知神经科学方法及遗传动物模型,深度解析发病机制与临床转化。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参加国家项目、北京市脑科学计划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十余项。累计发表研究论文篇,SCI论文70余篇,包括MolPsychiatry等多篇高水平论文。担任AmericanJournalofPsychiatry等重要国际期刊审稿人。
报告题目:
OxytocinandtheNeuralCircuitryofSocialRelationships:ImplicationsforAutism.
催产素和社会关系的神经环路,及其对孤独症的启发
LarryYoung
美国埃默里大学社会神经科学转化中心主任、教授
LarryYoung,埃默里大学社会神经科学转化中心主任、催产素社会认知Conte中心主任、埃默里大学精神病学系教授、Yerkes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行为神经科学和精神病学系主任。Young博士已发表余篇同行评议的出版物,包括Science、Nature、NatureNeuroscience、NatureGenetics、PNAS等。他是国际社会神经科学学会的前会长,曾获GoldBrain、FrankBeach、DanielH.Efron等奖项,并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Young博士研究社会关系和同理心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并将其转化为治疗精神疾病中社会缺陷的方法。他的研究确定了催产素在的草原田鼠的一夫一妻制结合和安慰行为中的作用,并正在探索催产素对孤独症患者脑网络交流的影响。他还研究灵长类动物(包括黑猩猩、恒河猴和一夫一妻制的蒂蒂猴)的大脑催产素系统。Young博士的著作《我们之间的化学:爱、性和吸引力科学》探讨了大脑化学如何从各个方面影响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报告题目:
InvisibleBarrier:AberrantAuditoryandSpeechProcessinginChildrenwithAutism
看不见的壁垒:孤独症儿童的异常听觉和语音信息加工
于洛迪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特聘研究员
于洛迪,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特聘研究员,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言语、语言及听力科学博士,她的研究使用行为和神经行为学方法考察孤独症个体的基本感知觉和语音信息处理,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