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医药信息 >> 疾病概述 >> 正文 >> 正文

推动国产创新药发展,亟需完善医药创新生态

来源:医药信息 时间:2025/3/25

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以及资本市场的活跃,国产医药创新正步入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的跃升期,一些领域从跟跑、并跑开始领跑。但不可否认的是,制约该行业发展的问题依然突出,例如国产医药创新仍处于起步阶段,创新产业链各环节能力薄弱,创新药上市数量少且上市后可及性低、市场回报有限等。日前,由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主办的“完善医药创新生态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座谈会在京举办,十余位医药领域专家学者围绕我国医药产业创新生态发展相关热点话题展开深入研讨,为构建我国创新医药生态系统建言献策,凝集共识。

中国癌症基金会原理事长赵平在会上表示,在所有的医疗费用当中,药品费用支出占很大比例,所以必须要靠创新,不能总依赖进口,亟须在药品市场竞争中发挥出中国能量、中国潜力,使中国制药行业早日获得与国家经济实力相符的全球地位。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表示,研发一款老百姓能够用得起的医药和医疗器械,要有一个完整的创新链,从而完成从药品到产品的创新转化。

蛋白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罗永章表示,无论是国家1.1类生物制品还是三类医疗器械的研发,都比较艰难。一是药物研发长路漫漫,每一个创新药物的研发,都需要十几年、几十年默默无闻、甘愿清贫地奋斗;二是创新医药产品除了研发本身,学术氛围和商业诚信要改善,科技评价体系也需要完善。

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主任顾建文认为,新药研发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经费投入巨大、回报慢、风险高,医药企业整体创新力不足,成果转化技术不成熟,人才短缺等,都是医药创新发展的“绊脚石”,因此要加大国产医药创新研发经费投入,通过完善激励机制,提高企业自主研发的积极性;加快信息技术和医药创新的融合,提前测算药品使用率;优化高校生物医药人才培养方式、培育新型复合型人才等。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会长宋瑞霖提出,药监改革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有效引导医药创新,真正与需求相匹配,同时要给予创新更多发展空间。

与会专家还提出,我国目前的创新药医保定价偏低,本土创新药企在“出海”时会遇到非常大的挑战,这也将制约创新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药科大学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邵蓉指出,在临床价值支付状态下,国产创新药国内市场的价格直接影响着国际定价,一旦在国际上丧失价格话语权,我们就输在了价格的起跑线上。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主任吴明认为,集采是一项创新性探索,创造了激励企业创新的政策环境,但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规则,避免因过度竞争导致价格过低,进而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是加速医药创新成果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执行会长潘广成呼吁,应建立基于药物经济学的药品定价机制,逐步形成本土创新药优先的采购模式,完善多层次医保支付体系。

此外,宋瑞霖提出,进入医保目录的创新药,医院,这意味着不少创新药可能在“最后一公里”被堵住了。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医院原院长王建业说,医院也有自己的难处。现在药品是零加成,对所有药品的费用占比有严格限制,创新药多数还是偏贵的药,当创新药的占比加大,医院整个药费的额度就会受限,因此在政策上应重点考虑这个问题。

“创新药价格高的困局主要在于多元支付机制的不完善。”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认为,目前医保报销的药品,保的都是基本医疗,商业健康险很多时候是被忽略的,但随着基本医保范围的不断扩大,财政压力也在加大,这种情况下,商业健康险需要发力。(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田雅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