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医药信息 >> 临床检查 >> 正文 >> 正文

学术头条我国4小时成功连发两箭,郑哲敏院

来源:医药信息 时间:2023/5/14

mRNA新冠疫苗对德尔塔毒株总体保护率为66%

近期,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在其发布的期刊《发病率和死亡率周报》中,发布了2项研究,表示德尔塔变异株使得mRNA疫苗的保护率从之前的91%降低到了66%。

新抗体可抵御广泛新冠病毒变种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一种名为SARS2-38的抗体,这种抗体在低剂量下对多种病毒变种具有高度抵御作用,且该抗体在病毒变异时不太可能失去效力。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日的国际免疫学顶尖期刊《Immunity》网站上,标志着朝开发抗体疗法迈出了新的一步。

新冠肺炎中的致死性标志物

在健康人体内,IIA组分泌性磷脂酶A2(sPLA2-IIA)的浓度较低,可以在抗细菌感染时摧毁微生物的细胞膜。当sPLA2-IIA浓度较高,且处于活性状态时,可能会损伤重要脏器的膜结构,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及死亡。据一项发表《临床研究杂志》的新研究,研究人员分析了两个时期的新冠肺炎患者,发现sPLA2-IIA可作为一个关键的指标,能预测重症患者死于新冠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可吸入新冠病毒纳米捕获剂研制成功对不同病毒突变株均有效

近日,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教授刘庄和陈医院教授杨洋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种可吸入的含hACE2的纳米捕获剂。该药物能够与人体内的宿主细胞竞争结合SARS-CoV-2病毒,由此保护人体宿主细胞免受感染。该项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论文名为《可吸入的新冠病毒纳米捕获剂》。

苏大研究团队设计的这种含有hACE2的纳米捕获剂,可以有效避免病毒变异带来的疫苗失效问题,其思路并不是在人体内产生抗体以中和病毒,而是通过摄入hACE2,与人体内hACE2受体竞争,抢先一步与病毒结合,因此其中和效果不受S蛋白突变的影响,并且对不同的病毒突变株均能有效。

美国疾控:未打疫苗者因新冠住院概率是已获保护者29倍

据美国中文网24日报道,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未接种疫苗的人因感染新冠病毒住院的可能性,是完全接种疫苗的人的约29倍。这项发表在CDC《发病率和死亡率周报》上的新研究还发现,未接种疫苗的人感染新冠的可能性是接种疫苗的人的近5倍。该机构表示,这些结果是基于洛杉矶郡5月1日至7月25日之间的数据得出的。

CDC表示,在所有洛杉矶郡居民中,未接种疫苗的人的住院率呈“指数级”增长,6月底,未接种疫苗的人的住院率最高。

4小时连发两箭!长二丙长三乙火箭成功将“四星”送入轨道

8月24日19时15分,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远征一号S遥二上面级以“一箭三星”的方式,托举着3颗通信技术试验卫星直冲云霄,卫星随后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8月24日23时41分,距长征火箭的上一次起飞仅4个多小时,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随后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七号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澳大利亚禁止学者在基金申请书中引用预印本,超人联合反对

根据英国《卫报》消息,近日,超过名来自澳大利亚学术界的人士发起联合呼吁,要求该国主要科研资助机构之一——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AustralianResearchCouncil)重新考虑此前出台的“禁止学者在基金申请中引用预印本论文”的规定。此前,多名学者称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申请书中引用了预印本论文,而被判定失去竞争性研究项目的资助机会,这可能会终结他们的学术生涯。

最新调查显示人们对人工智能没啥信心

调查结果表明,人们普遍不愿信任人工智能系统—尤其是缺乏可解释性组件的“黑匣子”。只有17%的消费者表示,他们会愿意让人工智能负责审查他们的保险索赔。只有12%的受访者表示,乘坐自动驾驶汽车会让他们放心。超过一半(58%)的汽车保险客户告诉PolicyGenius,他们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安装收集驾驶行为和位置数据的应用程序。

微软旗下产品发生重大数据泄露事件

安全公司UpGuard在美国时间周一表示,微软服务器上约万条记录(包括私人信息)被暴露。此次的数据泄露包括用户的姓名、地址、财务信息和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状态等,人员涉及美国航空公司、福特公司、JBHunt公司以及马里兰州卫生部和纽约市公共交通系统等公共机构。

前Neuralink联合创始人开始自行创业,为新的神经科学初创公司募集到万美元

当Neuralink联合创始人MaxHodak今年早些时候神秘离职时,尚不清楚他是因为与马斯克意见不合还是因为临床试验进展太慢。目前Hodak和前Neuralink的一些科学家们创建了名为ScienceCorp的新脑机接口公司,标志着神经技术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世界上第一个记录罕见事件的探测器

ARC暗物质粒子物理卓越中心(CDM)和西澳大利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建造了世界首个高频引力波探测器。高频引力波的探测在天文学中仍然是一个未被探索和极具挑战性的前沿问题,可能是由原始黑洞或暗物质粒子云产生。

《柳叶刀》:过去30年全球高血压患者数量翻倍,达12亿人

8月23日,全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风险因素研究联盟(NCD-RisC)在《柳叶刀》(TheLancet)发表了一篇回顾性研究,对过去30年中个国家的高血压的流行、诊断和治疗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年全球高血压患者数量与30年前相比翻倍,其中半数未接受治疗。

科学家发现天山雪岭云杉固碳能力持续提升

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天山雪岭云杉固碳能力在过去百余年间持续提升。科学家对天山雪岭云杉固碳能力的研究,可为人们评估全球变暖背景下新疆乃至全球干旱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和碳循环提供基础和依据。这项研究成果近日在农林科学期刊《森林》上发表。

喜讯!“极度濒危”物种巧家五针松种群规模大幅增加

据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消息,通过多年努力,仅存于云南省巧家县的极小种群物种巧家五针松种群规模得到大幅增加,灭绝风险大大降低。

我国首个光伏、储能户外实证实验平台科研功能启动

国家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日前发布消息称,由该公司负责建设的大庆新能源科技研发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并投入运行,标志着全球首个光伏、储能户外实证实验平台——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科研功能全面启动。

国产海洋卫星连续监测北极圈冰雪变化

自海洋一号C、D卫星年9月和年6月发射入轨以来,已经获取了北极圈内北纬66.5至86度之间空间分辨率为50米的图像景,每景图像大小为千米×千米,我国在轨的海洋卫星均经过极地,是极地监测与研究的有效工具之一,为认知、发现、研究北极圈内地貌、冰盖、冰川、海冰、冰山、江河、海洋水色、积雪覆盖、云系等陆、海、冰、气特征参数的分布和日、月、季变化提供了新的数据源,部分区域还可分析某些参数近三年的年变化特征。

14天无间断血糖监测系统在海南开启临床使用

近日,海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意准予进口拜耳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CGM系统)至博鳌乐城先行区展开临床使用。该CGM系统通过提供连续的组织间液葡萄糖信息,为患者自我血糖管理和临床治疗方案的决策提供依据。“血糖监测”作为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的重要一环,一直是临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622.html